出土的九子漆奩內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鄭州1月29日電(記者桂娟 李文哲)金屬制作的圓形容器內,九個格子可盛放脂粉、梳篦、刷子等梳妝用具和貼身物品,容器表面附有金箔飾片,人物及神獸造型精美。出土于河南洛陽的這件西漢時期梳妝盒,再現了兩千年前古人的精致生活。
近日召開的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業務工作匯報會上,河南洛陽西工區紗廠路西漢大墓的主墓室實驗室考古又有新發現:墓主人身邊放有多件精美的“梳妝盒”——漆奩。
據項目發掘主持人潘付生介紹,考古人員在墓主人腿部左側和腳下部發現了三件金屬制作的圓形容器,經過進一步清理,最終確認這些容器是墓主人用來梳妝打扮的漆奩。
“這些漆奩中以一件九子漆奩最為精美。”潘付生說,九子漆奩內有九格,在空間上進行了巧妙的排列,既節省了空間,又使整個器身美觀實用,堪稱漆器中的精品,彰顯了墓主人的高貴身份。
這是出土的部分金箔飾。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漆奩表面還附有金箔飾片,圖案造型精美,形神兼備。人物形象中,騎射有驃勇飛奔之勢,跽坐有拱手凝思之態,舞蹈有展臂跨步之姿;動物形象中,有奔跑如飛的鹿、展翅飛翔的鳥、低頭覓食的豹、回首張望的九尾狐等。
“這些金箔飾片可能與古人的升仙思想有關。”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一個個細小的動物和人物,工藝精湛,盡顯工匠運剪走刀之功力。
史家珍表示,西漢時期,貴族階層男女都要梳妝。他們對化妝的要求非常高,而多子奩形制多樣,造型獨特,做工精美,代表了這個時期漆器制作的工藝水平。
作為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候選項目之一,河南洛陽西工區紗廠路西漢大墓出土隨葬品種類豐富且等級較高。墓中曾出土的液體“仙藥”一度引發熱議。
這是出土的青銅壺內盛有的液體“仙藥”。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2019年11月至今,考古人員對搬遷至實驗室的主墓室進行進一步清理,在墓主人頭部位置發現有玉璧、玉蟬、玉耳塞、玉劍首等;腹部有玉玦、玉璜、銅錢等;左手手腕處有一用瑪瑙珠和水晶珠組成的手串;腹部以下發現有玉飾、瑪瑙、玉小腰等。
“這些玉器材質好,數量多,紋飾精美,特別是頭部三塊大玉璧、銅鏡、玉飾組成的器物很可能是古代的一種葬器‘溫明’,填補了中原地區西漢考古的空白。”史家珍說。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