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首次完成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之后,中國火星天團首度亮相,一舉登上熱搜。
12月11日,央視新聞發布了一段國家航天局的宣傳視頻,“中國探(測)火(星)飛控團隊”首次亮相,再次官宣火星探測任務將于2020年實施。
36氪注意到,11月14日,位于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中國火星探測任務首次公開亮相,并在多國駐華大使及媒體的觀摩下完成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該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
安全著陸被視為火星探測任務最艱巨的挑戰之一,這個試驗的成功也標志著我國向火星探測邁進了一大步。國家航天局透露,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火星探測器“火星一號”也將于2020年擇機發射,并計劃2021年降落火星。
據悉,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發生一次“火星沖日”,屆時太陽、地球、火星位于一條直線上,在這一時間點實施火星探測,探測器飛行的路線最短,最省燃料。而最近的“火星沖日”就在2020年。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科學與深空探測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在今年10月曾透露,火星探測目標是對整個火星進行全球觀測、探測器降落在火星以及火星車在火星上巡視勘測,“如果做成,這將是全世界第一次在一次任務當中完成三個目標。”
延伸閱讀:
中國火星探測“初露崢嶸”
高高塔架中間的紅色平臺緩緩升高,著陸器點火、塔器分離、懸停避障……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心潮澎湃。這里是在位于河北懷來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11月14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終于在這里揭開神秘面紗,首次公開亮相,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仿真模擬
完美著陸
試驗所在的場地是亞洲最大的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模擬了火星重力環境。本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試驗塔架高約140米,通過上方的環形盤架連接成柱形的鋼體結構,形成的內圈直徑120米,空間足以滿足模擬火星降落過程所需要的空間;中間的紅色平臺通過36根鋼纜進行固定,可以為探測器提供火星的重力環境,并能精確跟隨探測器的下降過程;地面則鋪設了特殊的材料,并形成坑或者坡的形狀,以模擬火星表面的環境。
“探測器發射之后,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左右的時間飛行抵達火星,最后在火星降落只有7分鐘的時間,因此這是最困難、挑戰最大的一個環節。而與地球的自然環境相比,火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重力只有地球的1/3。”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在現場告訴記者。因此,本次試驗模擬了著陸器在火星環境下懸停、避障、緩速下降的過程,對其設計正確性進行了綜合驗證。張榮橋介紹:“今天的實驗主要是模擬從70米高度塔器分離,在67米高度上懸停,在這個高度上尋找地面的安全著陸區,然后避障下降到20米高度。”
據了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于2020年擇機實施,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并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也就是說,與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的三步走規劃相比,火星探測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的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不可謂不艱巨,而安全著陸,可以說是火星探測任務最艱巨的挑戰之一。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