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在國內的婚姻秩序中,“家暴”(言語,肢體等)歷來都隱性發作。甚至,只有婚姻徹底解體后,才會被晾曬出來,作為爭奪孩子或家產的一種潛在資本。一般來講,“家暴的受害者”多是女性,這一點應該毋庸置疑。
但是,因“家暴”多發生于個體居室之中,除卻受害者自己發聲反抗,旁人也都無法介入。甚至,在“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序列里,就算報警后,也難以進行絕對性的懲治。除非,作為受害者自己就不打算過下去,才能將“家暴行為”作為一種爭取利益的支撐,要不然,“輕微的家暴”,只能被淹沒在含糊不清的世俗瑣碎之中。
然而,在看待四川巴中26歲女教師墜樓事件,還是應該從兩個大地層面去看。首先,要搞清楚,墜亡的直接觸發原因;其次,要搞清楚“家暴”是否存在,并且是否與女教師墜亡有關聯。要不然,很容易陷入裹挾困境,道德上很熱切,法理上難介入。
因為,在婚姻中,對于一個人的“自殺”,終究要從兩方面考量。其一,“家暴”的侵擾,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種邏輯本就有些荒唐;其二,關乎婚姻,“有分有合”這本應該存在。所以,對于因婚戀就自殺的人,其實,多是婚戀認知不夠清晰。
尤其,在我們的主流婚戀秩序中,總把“從一而終”,“白頭偕老”當作一種婚姻信念。就好像,一旦出現婚姻離散,生命就潰敗一樣。這導致,很多人在婚姻坍塌后,總是很沮喪。有的甚至會走向“自我毀滅”。并且,這種認知,在當下的社會中,還是很濃重的。
由此而言,對于“家暴”的治理,是應該從道德秩序中解放出來,依靠嚴謹的法理秩序,進行具體的裁決。并且,對于女性受害者來講,要從認知上給予更多的幫助,讓她們明白,自己有權利反抗“家暴”。因為,絕大多數“被家暴”的女性,從認知上,就對自己是“物化”的。
而“物化”本身,其實就是沒有把自己當人。這種情況下,遇到一個“人渣”,自然就會雪上加霜。所以,對于女性來講,無論是談戀愛,還是結婚,請先把自己當人,要不然,很容易在女性相對弱勢的大環境里,被不公平的對待。
并且,還要清楚一點,自己被“家暴”的事情:“說出來不丟人”。一個人,如果自己被欺負的時候,還默不作聲,才是真正的丟人。甚至,可能“丟命”。因為,在“家暴”中致死的女性,已經不在少數。這著實值得深思。
近年來頻頻發生的家暴案件,讓社會大眾對家庭關系、家暴問題逐漸重視。正所謂,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面對家暴,如果不及時止損,最終的后果將是沉重的。
面對家暴,不少人可能會選擇忍耐。有的是為了孩子,覺得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也有人是因為父母不同意離婚,這樣將女兒留在虎爪的父母不配稱為父母;還有些人,總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相信ta說的沒有下一次。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十足的傻瓜。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一昧地縱容忍耐只會讓家暴者更加肆無忌憚。面對這樣的情況,被家暴者該做的,是留下證據,訴至法庭或是私下解決,果斷離婚,拖拖拉拉只會讓自己受傷更深。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