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在初始階段搶奪的用戶其實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客戶,這部分客戶更重視商品價格,對商品品質不太重視,這也導致了拼多多的客單價偏低。然而隨著拼多多的快速成長,它首先威脅的其實是國內第二大電商京東的地位,面對挑戰京東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認為拼多多很難挑戰京東的正貨電商地位。
然而隨著拼多多的成長,其所擁有的巨大流量價值正逐漸被品牌企業重視,小米等智能手機企業就迅速入駐拼多多。拼多多也在努力撕掉低價低質的標簽,持續以巨額補貼銷售正貨商品,最近熱銷的iPhone11,拼多多的補貼后售價僅為4999元起,比阿里的天貓和京東都要便宜,吸引了大量用戶搶購。
在拼多多的持續補貼之下,越來越多的品牌企業開始入駐拼多多平臺,畢竟阿里巴巴和京東在做大后不斷提升流量價格,導致品牌商家的銷售成本不斷高漲而苦不堪言,它們當然愿意入駐拼多多,同時這也為它們提供了與阿里巴巴和京東博弈的機會,這推動了拼多多的用戶繼續快速增加,特別是一二線消費者不斷加入拼多多,分走了阿里巴巴和京東的蛋糕。
隨著高價值用戶流入拼多多,拼多多的客單價開始呈現快速成長的勢頭,最終取得了本文開頭提到的黃崢的說法,拼多多的真實支付GMV超越了京東。正是由于拼多多的多項指標都顯示出快速上升的勢頭,投資者對拼多多持續看好,其股價也因此快速上升,直逼京東,按照這樣的勢頭,這兩天它的市值將超過京東。
在拼多多挑戰京東的時候,2018年9月在美國發生了劉強東案件,對京東造成了打擊,這導致了京東的股價持續下跌,這也為拼多多的市值超越京東提供了機會。在拼多多和京東打擂臺的時候,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倒是云淡風輕,選擇了退休,畢竟阿里巴巴坐享國內電商市場近六成的市場份額,拼多多與阿里巴巴的差距依然非常遙遠。
回顧這一年多來,拼多多可謂喜事連連,而京東則面臨一些麻煩,此消彼長之下導致了雙方的市值差距迅速縮小,如果拼多多的市值超過京東,這將是對京東的又一個重大打擊,京東的里子、面子剩下的已不太多了,但愿它能迅速找到應對辦法,否則這第二大電商的地位被拼多多進一步坐實已是無法避免的結果。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