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衢州10月23日電(記者 奚金燕)23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改革先鋒”、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謝高華去世。
對于很多義烏人來說,謝高華是一個無法忘卻的名字。改革開放初期,他堅持群眾需求就是第一導向,不惜冒著丟“烏紗帽”的風險,突破重重阻力毅然開放義烏市場,果斷提出“四個允許”的政策,從而催生了義烏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
謝高華生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 張茵 攝
也正是這敢為天下先的驚險一躍讓義烏成功占得時代先機,在中國區域經濟改革史上寫下濃重一筆。
拎著烏紗帽 為市場“開綠燈”
從貧瘠小縣到“世界超市”,義烏的發展堪稱傳奇。追溯這場變局的開端,就與謝高華密切相關。
謝高華,1931年11月生,浙江衢州人。1982年4月,51歲的謝高華調任義烏縣委書記,彼時的義烏,“縣城只有一條像樣的馬路,一個喇叭響全城”。
因為人多地少、土地貧瘠,很多農民吃不飽飯,不得不外出“雞毛換糖”或偷偷擺攤。然而在計劃經濟時代,“投機倒把”是被禁止的。到任義烏時,謝高華面臨的就是這樣的窘境。
經過深入調研,謝高華越來越覺得搞活市場符合中央發展商品經濟的精神。“義烏的優勢就是這支上萬人的雞毛換糖隊伍,老百姓生活需要,社會發展也需要!”
謝高華生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 張茵 攝
他決定開放由政府主導的小商品市場。但因中央沒有出臺明確的政策,不少干部怕擔責任,贊成的并不多。
“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出了問題我負責,我寧可不要烏紗帽!”在一次全縣大會上,謝高華“一錘定音”。
1982年9月5日,義烏湖清門市場正式開業,周邊縣市被“圍堵”的擺攤人紛紛聞訊而至。小商品市場雛形就此誕生。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