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10月21日下午消息,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近日獲得2019年復旦企業(yè)管理杰出貢獻獎。在今日的頒獎典禮上,他在演講中分享了在小米的管理理念。
雷軍表示,小米9年,自己最核心的管理思想其實是:不要過度管理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摸索簡化管理的這條路上,他總結(jié)了三點:
1。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才是最核心的事情,不需要管理的人有三大特質(zhì):能力、責任心、自驅(qū)力;
2。簡單機械的KPI制度不可行,真正的KPI應該和企業(yè)的使命和價值觀緊密相連;
3。堅持扁平化,在相對平等的氛圍里面,每一個業(yè)務單元都具備非常強的主動性。
在他看來,執(zhí)行簡單機械的KPI制度,很容易掉入過度管理的深淵。“我自己管了企業(yè)三十多年,這里面的核心問題是你的業(yè)務線一長,事業(yè)部一多,CEO怎么管公司呢?直接用報表來管公司,但眼前的報表不意味著長期的競爭力。”
他還表示,在初期小米刻意混淆了層級,在很長時間里面是沒有級別的,而且到今天為止作為一個兩萬多人的企業(yè),小米集團副總裁以上的管理者只有十三四個人。在這樣的相對平等的氛圍里面,使每一個業(yè)務單元都具備非常強的主動性。
不過去年上市之后,小米也進入了全新的發(fā)展階段。雷軍坦承,在今天兩萬多人的企業(yè)里如果還堅持九年前提的這些思想,有一些適用,有一些已經(jīng)不適用了,需要全面改進,所以小米目前正處在一個管理全面提升的階段。“我們在思考的是怎么把小米作為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所獲得的管理經(jīng)驗跟成熟的管理經(jīng)驗相融合,然后進行全面的管理提升。”(張俊)
以下為雷軍演講全文:
尊敬的陳至立委員長、尊敬的張恩迪副主席、尊敬的焦揚書記、許寧生校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非常感謝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給我個人這么崇高的榮譽,拿到這個獎我是多種感受在心頭,首先是激動,其次是惶恐。為什么激動呢?因為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拿到企業(yè)管理方面的獎項,說實話我完全沒有預期我能夠拿到管理方面的獎項,所以拿到這個獎項的時候我很惶恐。為什么惶恐?因為小米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初創(chuàng)公司,至今為止只有九年多的時間,而且小米正處在全面提升管理能力的關鍵時刻,所以我拿到企業(yè)管理杰出貢獻獎的時候,我就心感惶恐。我認為小米在管理上還需要各位專家、學者、各位老師和同學們的指點。企業(yè)管理的杰出貢獻我覺得有些受之有愧,我跟許校長聊天的時候我就在問為什么會是我獲獎,這個問題我當時想了一兩個小時也沒有想明白。可能我們從結(jié)果推導原因,再談一點體會能對大家有點幫助。
我認為從結(jié)果來看,小米以九年多前十來個人、一千萬人民幣的注冊資本開始創(chuàng)業(yè),在九年后的今天進入世界五百強位列第468名,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五百強企業(yè)。這一點我自己想起來都覺得非常了不起,這并非我一個人的貢獻,而是小米整個管理團隊和全體員工,包括我們所有用戶一起創(chuàng)造了這個奇跡。毫無疑問,創(chuàng)業(yè)九年成為世界五百強,小米可以說是人類商業(yè)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除了世界五百強以外,我覺得還有幾件事情是很了不起的。從創(chuàng)業(yè)時的十來個人到現(xiàn)在的兩萬四千名員工,人數(shù)并不說明什么,更重要的是這么年輕的一個小公司,在五年前開始全球化,今天進入了九十多個國家的市場并在四十幾個國家排在智能手機市場前五位。小米40%的收入來自于全球市場,并成為了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百強榜的第74名,以及中國出海品牌榜的第四名,其實這些成就可能難度更高。各位不妨試想,在全球化擴張的情況下,面向全世界招募這么多人,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相互交融,要想不翻船,還真的挺不容易的。雖然我們吃了不少虧,但是總體來說發(fā)展還是非常平穩(wěn)。
小米的這九年有什么管理上的經(jīng)驗呢?
九年前我創(chuàng)辦小米的時候,事實上并不是首次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生,在此之前我參與創(chuàng)辦了金山軟件,也管理了幾千人規(guī)模的公司,所以我在做小米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一個很簡單的要求——我要做一個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者。這個話其實信息量很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不要過度管理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簡化管理,甚至我不需要管理。在創(chuàng)辦公司的初期,我們提出了去管理、去KPI、去title。為什么會這么想呢?因為在一個極高速的時代,一定要想清楚什么東西是最重要的。
1、找人是管理的第一個切入點
從這個問題開始,我思考的是什么樣的公司不需要管理,什么樣的人不需要管理。假如我們找到這么一群人,樹立一個共同的目標和共同的利益,這個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呢?所以我把找人作為管理的第一個切入點,我要找到不需要管理的人,我們后來總結(jié)了這些人的三個重要特點:
第一個特點,首先他得能干,有能力。
第二點,他要有高度的責任心。
在沒有外部激勵的時候,這種責任心能夠確保他把每一個動作執(zhí)行到位,所以我們對責任心的要求非常高。因為責任心可以使我們簡化很多流程。
第三,有強大的自驅(qū)力。
這個自驅(qū)力是我們理解共同的愿景,大家在一起干一件什么樣的事情,而你對此是否認同,之后,我們采用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手段,用股權(quán)和期權(quán)在內(nèi)部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使大家為了一個偉大夢想,也為了每一個人自身的利益,有效地團結(jié)在一起。
這一點簡單來說就是志同道合,找一群優(yōu)秀的人志同道合。所以在小米創(chuàng)辦的第一年,我們有80%的時間在面試。我們曾經(jīng)在尋找一個關鍵技術(shù)人員的時候,核心團隊在三個月時間里面跟他談了十幾次,每一次持續(xù)四、五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之久。
現(xiàn)在常說人才缺失,我覺得首先應當思考你是不是花了足夠多的時間。有個成語叫三顧茅廬,而在今天,為了招募人才三十次顧茅廬都不為過。我們常開玩笑說不是找不到人才,只是企業(yè)下的功夫不夠。怎么在初創(chuàng)企業(yè)、快速變化的企業(yè)里面管好人,首先要找對人。他要有能力,有高度的責任心和高度的自驅(qū)力,找到這樣的人以后,你的管理稍微弱一些,其實也完全沒有問題。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