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預警 記者對話研發專家揭秘背后的故事
6月17日晚,四川宜賓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地震波來臨前,宜賓、樂山、成都等地一些民眾的電視、手機等已提前發出了預警。其中,宜賓民眾提前10秒收到預警,成都民眾提前61秒收到預警,引發網絡關注。
研發這套地震預警系統的,是四川省地震預警重點實驗室、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18日下午,本報記者采訪了該所所長王暾,請他談談地震預警服務的現狀和未來。
北京晚報: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有什么區別?地震預警系統是依靠什么原理來工作?
王暾: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地震預警”是在震中正發生地震但還沒有對其周邊目標區域造成破壞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給目標區域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
當然要實現地震預警,首先需要在主要地震區建設高密度的地震預警傳感器網絡。一旦有地震發生時,傳感器就會監測到地震發生信息,將信息及時傳回到地震預警服務中心的服務器上,而后經過分析處理,通過手機、電視和專用接收終端,向民眾提供地震預警服務。簡單說,其環節主要是三個:地震預警的監測、地震預警的分析和處理,地震預警的接收和應用。
北京晚報:不論多大等級的地震都能監測到嗎?地震預警有何減災效果?
王暾:不,要有感地震才行。我們的地震預警,面向的是有感地震。通過科技監測到3.2級(包括3.2級)以上的地震信息,并且對其進行分析、傳輸和應用。當然,民眾也可以進行自己設定,比如需要接收4級以上的地震才發送警報。
至于地震預警的減災效果,其實已有理論研究。理論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時,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14%;如果為10秒,人員傷亡比減少39%;如果預警時間為20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63%。
來源:綜合央廣網、網友評論、北京晚報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