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獲獎作者作品20分鐘銷量是前一周600倍
生于1962年的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史詩、神話,以及當代波蘭生活景致。其魔幻的書寫風格,反映出波蘭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她在內的神秘的世界觀。她先后以《太古和其他的時間》以及《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獲得兩次波蘭文學大獎“尼刻”(Nike)獎,既受到評論界的肯定,也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諾獎消息一公布,讀者迅速下單,揭曉20分后《太古和其他的時間》銷量是獲獎前一周的近百倍;《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銷量是獲獎前一周的600倍!
彼得·漢德克比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大20歲。1966年,漢德克發表了使他一舉成名的劇本《罵觀眾》,在德語文壇引起空前的轟動,從此也使“格拉茨文學社”名聲大振。他的小說《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無欲的悲歌》等滲透了作家本人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觀念,他用最簡單的筆調狀出具有豐富內蘊的作品。漢德克是20世紀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稱為“活著的經典”。其作品受到諾獎影響也銷量大增,揭曉20分后,《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罵觀眾》等作品的銷量均是前一周的數十倍。
畫像:誰在購買諾獎作品
通過京東數據可以看出,在用戶年齡方面,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以26-35歲這一年齡段最多,數量占比達44.05%;36-45歲的用戶數量占比是23.36%、16-25歲的占比為22.55%。
從學歷來看,喜歡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高度集中于大學和研究生學歷,用戶數量占比超過90%;從職業方面看,白領、醫務人員、教師三種職業占比最高。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一般來說,都是偏深度、適合慢讀的作品,甚至包括詩歌、劇本等非大眾習慣閱讀的文學體裁。在當下信息媒介高速發達、思想碎片化的時代,這些文學作品的讀者除了是文學愛好者,本身學歷或素質、修養也會比較高。
城市化分方面,根據各城市在京東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數量和購買紙書用戶數量的占比可以看出,一二線城市表現突出,購買諾獎得主作品的用戶比例分別為29.44%和29.12%。作為世界級文學獎項,諾貝爾文學獎給國內讀者帶來更多接觸世界各國優秀作品的機會,也讓一些還未具有高知名度的作家作品有機會在中國暢銷,但也因為很多作品風格比較小眾,不那么通俗好讀,使得讀者群體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