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積盤本來是一個正常的圓盤形狀,但是因為黑洞附近光線高度扭曲,我們看到的吸積盤就變成了圖中的樣子。
上方其實是吸積盤的遠端,黑洞的引力場扭曲了遠端的光線傳播路徑,使之仿佛立了起來而被我們看到。
下方則是吸積盤遠端的底部,同樣是因為光線被黑洞引力場扭曲而成了這個樣子,屬于一種透鏡效應,但是因為要從黑洞“下方”繞過,所以看起來比上方更小,也不夠完整。
另外可以看到,吸積盤左側的圖像比右側明亮很多,這是因為此處假設吸積盤逆時針旋轉,左側的物質在朝著觀察者的方向高速運動,由于多普勒效應而變得明亮,右側遠去的則變得黯淡。
如果你看過電影《星際穿越》(Interstellar),就會發現NASA的這張圖看起來很熟悉,因為那部電影中的黑洞基本就是這個樣子,也是史上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中如此科學、(以人類所知)真實地表現黑洞,背后邀請了嚴謹的科學團隊進行計算渲染。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