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大學畢業不久的郭鈺急于找工作,在網上向幾家公司投遞了簡歷,求職意向是“美術指導、廣告設計”,之后竟頻繁接到陌生電話和短信,提供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職位。
現實中,不少年輕求職者也和郭鈺一樣掉進了信息泄露“陷阱”。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網上簡歷售賣市場十分活躍,已形成“一條龍”產業。不法分子通過各種形式以正規企業身份入駐網絡求職平臺獲得求職者簡歷,賣家出售的商品從簡歷獲取的軟件與賬號、再到簡歷,一應俱全。
簡歷被泄露背后的無力維權
郭鈺原本滿心期待地等著企業的邀約,沒想到接到的竟是騷擾電話,“基本上一天能有三四個。他們問我要不要去做銷售,銷售什么也不告訴我;還有人問我要不要去做任務,30~80元一單,一單一結,也不說內容,只讓我加QQ;還有問我要不要做健身教練的……”。
郭鈺懷疑簡歷被泄露,但為了不錯過心儀公司,只能繼續忍受這些騷擾,“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求職情緒”。
談及維權,她猶豫了:“個人維權很困難,也很麻煩。維權是漫長的過程,會耽誤我找工作。”
郭鈺的遭遇并非個案。前不久,記者在網絡商販手中購買了100份某知名求職網站的簡歷,求職意向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