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相關記者調查發現,害死多條人命的“校園貸”轉土重來,據調查發現閃銀、拍拍貸、及貸等多家貸款平臺在國家依法取締校園貸款之后,仍然在暗地里悄悄地進行校園貸業務。根據媒體記者測試的平臺中,仍然從事校園貸業務的占比超過42%。其中的某些平臺向學生發放高利貸的年利率高達199%。近些年來,校園貸向學生提供高利率校園貸事件層出不窮,已經導致多起跟校園貸有關的學生自殺事件發生,這些鮮活的生命提醒著大家要認識校園貸的危害性。但是最近在網絡上爆出校園高利貸似乎已經死灰復燃,再一次將魔爪伸進校園,網友:嚴懲貸款平臺。
校園貸利息利率本身就不符合我們國家對網絡貸款的相關法律規定,但高利潤的回報還是讓不少違法犯罪分子選擇鋌而走險。早在2017年,教育部發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的聲明,規定任何平臺不得向在校大學生提供貸款業務。國家也在近幾年開始加大力度打擊校園高利貸平臺,讓不少的校園貸款平臺銷聲匿跡,但是最近網絡上爆出這些銷聲匿跡的校園貸平臺似乎改頭換面之后從新出現。為什么校園貸會死灰復燃呢?誰該為此負責?
其實小編認為,校園貸再度死灰復燃有兩個原因,其一就是校園貸的高利潤吸引了違法犯罪分子的目光,讓這些違法犯罪分子不惜鋌而走險繼續開展向大學生貸款的網絡高利貸貸款平臺,由于這幾年國家的大力打擊使這些再度死灰復燃的貸款平臺不敢在明面上做校園貸業務,但是在暗地里校園貸款業務早已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其二就是部分大學生的超前消費觀念,往往不顧自身經濟情況選擇超額消費。俗話說:有買就有賣,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校園貸款也是如此,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在校大學生普遍有超前消費的觀念,這就給一些不法校園貸平臺有機可乘的機會。
校園貸再度卷土重來,小編認為有關監管部門應該負主要責任。從本次再度出現的校園貸平臺來看,大部分都是帶著"合法"面具在網絡上正常運營的貸款平臺。比如拍拍貸和閃銀等等,雖然拍拍貸提示學生不能借錢,但是學生仍可以成功下款。借貸本金1000元,每期還款105.21元,根據IRR公式計算可知,實質上在拍拍貸借款利率為年化45.39%,遠遠高于國家規定的24%,其中閃銀平臺借款年化率更是高達驚人的199.38%。這些平臺出現本身就代表這有關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力度不夠,才會讓這些披著合法借貸的高利貸平臺能在市面上運營。監管部門理應負有監管不力的責任,同時希望有關監管部門能吸取教訓,加大力度打擊正在運營的校園貸款平臺,別再讓校園貸的魔爪再度伸向校園。
為什么校園貸款能夠死灰復燃?除了監管部門監管不力之外,在校大學生也應該重視自身,校園貸的業務就是本來面向在校大學生,利用某些大學生超前消費觀念來套路大學生向其借高額利息的貸款。如果在校大學生都能潔身自好,自發抵制校園貸款,那么我相信校園貸不用國家打擊就會自動消失,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同時小編也希望國家能再度打擊這些披著合法面具的校園高利貸平臺,還大學生們一個干干凈凈的校園。拒絕網絡貸款,保護自身利益。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