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開始,啟動引擎,檢查點火裝置,祝你好運”。當地時間6日,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的“航空海岸”卡納維拉爾角將迎來歷史性任務——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會在此發射,運送一輛特斯拉跑車飛往太空。
如若一切順利,跑車發射上太空后,將圍繞太陽運行,其運行軌道甚至可遠至火星。屆時,紅色跑車即可與“紅色之星”相互輝映。不過,此次發射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這個飛行器很可能無法成功發射到軌道”,SpaceX創始人埃隆 馬斯克去年曾在記者會上表示。
埃隆·馬斯克在社交網站上發布關于計劃用火箭發射Roadster跑車的圖像。
[難度大、有挑戰——“獵鷹”重型火箭將載跑車升空]
作為SpaceX和特斯拉的CEO,馬斯克將跑車與火箭激情碰撞,欲在2月6日這天完成一項史無前例的“壯舉”——用Space X的獵鷹重型火箭,將特斯拉Roadster超跑發射到火星軌道。
備受關注的獵鷹重型火箭有何來頭?它有3個助推器和27個引擎,升空推力超過500萬磅,是目前火力最強大的火箭,可將超大型衛星送上軌道,或將宇宙飛船發射到月球等地,這也是馬斯克16年前創立SpaceX的一大重要目標。獵鷹重型火箭由三枚獵鷹9號火箭組成核心部分,并且可回收重復利用,三枚“獵鷹”9號火箭在發射后可以返回地球,然后被用于其它發射任務。
不過,此次發射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不可忽視。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太空學教授洛薩諾表示,這種火箭很難在地面測試,“只要其中一個引擎爆炸,后果不堪設想”,萬一獵鷹重型爆炸時離發射臺太近,發射臺恐因而受損。之前威力較小的“獵鷹9號”爆炸摧毀發射臺,就花一年以上的時間和約5000萬美元重建。不過業界消息指出,就算獵鷹重型火箭爆炸,也不會影響獵鷹9號發射,除非是燃料系統或地面系統出現問題。
馬斯克表示,想要成功發射難度很大,“我希望盡可能的遠離發射臺,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說實話,我還是期待這場勝利會到來。”
值得期待的是,此次飛往太空的特斯拉紅色跑車將全程播放英國著名搖滾音樂家大衛 鮑威的名曲《Space Oddity》,主題正是講述宇航員與太空飛船。若成功抵達火星,這輛跑車將在《Space Oddity》的伴奏下,進入橢圓軌道,持續圍繞火星運轉至少10億年。
[屢延遲、終發射——或將帶來革命性變化?]
SpaceX公司創建于2002年,致力于降低太空運輸成本,建造“火星殖民地”。雖然馬斯克已經承認此次測試極有可能失敗,但這個任務代表著SpaceX公司最大的野心,因為未來建立火星殖民地的首批人員和物資,都將依靠這個火箭運過去;獵鷹重型火箭在未來也可能給地球旅行和太空運輸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按照SpaceX的計劃,獵鷹重型火箭原應在2016年底就進行首次發射,但這一時間被推遲至2017年上半年。
令人沒想到的是,2016年9月1日,“獵鷹9號”火箭發生爆炸,并在隨后一段時間內未能找到爆炸原因,于是發射時間再被延至2017年年中。
然而,這一備受矚目的計劃卻再屢被推遲。2017年6月,馬斯克表示,2個月至3個月內火箭將在發射臺集結,集結后的一個月就能發射。隨后,發射又改于11月執行,因為11月正好是“土星5號”首飛50周年。到了10月底,SpaceX又把發射時間定為12月20日。但直到時間步步推近,官方最終消息稱,推遲到2018年2月6日。
[首發射、首回收——SpaceX曾創多個紀錄]
在此次任務前,SpaceX就已多次完成美國宇航局(NASA)補給國際空間站及其他衛星發射任務,2017年更是創下18次完美發射,刷新一系列回收再利用的紀錄。
1月14日,首次實現“一箭十星”,搭載10顆銥星通訊衛星。
3月30日,為盧森堡衛星通訊商發射SES-10衛星,到地球同步軌道,這是SpaceX首次采用二手火箭(可回收式)。
5月1日,首次發射軍事任務,將美國國家偵察局(NRO)的NROL-76衛星送至預定軌道,從而打破了聯合發射聯盟(ULA)對美國軍方衛星發射市場的壟斷。
5月15日,首次發射海事衛星任務,為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5 F4衛星,這是獵鷹9號有史以來最重GTO載荷(超過6噸),已經達到運載極限,因此未回收。
6月23日,第二次重復采用二手火箭,為保加利亞發射首顆通信衛星。
6月25日,再度“一箭十星”,為銥星公司一次性發射10顆通訊衛星。這也是48小時內創下航天史上“兩次發射兩次回收”的世界紀錄。
10月9日,2017年第3次“一箭十星”,再度發射10顆銥星衛星。
12月22日,第4次“一箭十星”為銥星發射通信衛星,2017年第18次成功發射,也是SpaceX總計第46次發射。
2018年1月7日, SpaceX發射一顆名為“祖馬”的間諜衛星,這顆衛星為美國政府所有,身份極為神秘。然而,這顆衛星未按照預定計劃到達預定軌道,這也意味著2018年的首次發射失敗。
[欲稱霸、任務多——SpaceX的“太空野心”]
如若成功首飛,獵鷹重型火箭或將“稱霸”太空一段時期,將它的紀錄保持到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首射之前。NASA目前正建造一個更為強大的火箭,稱為“太空發射系統”(SLS),它將在初始過程中產生880萬磅推力,但預計到2019年底或更晚時候才會發射。
其實,除了這一任務,SpaceX早在去年年初就宣布,計劃于2018年用新獵鷹重型火箭發射“龍飛船”送2名私人旅客繞月飛行。
根據SpaceX的聲明,2名未公開身份的私人公民與公司接洽,希望用一星期時間環月飛行。此次旅行將于2018年年底通過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新型“龍飛船”實現。聲明說:“就像此前的‘阿波羅’宇航員一樣,他們將在人類探索精神的驅動下、承載著全人類的希望和夢想,展開太空之旅。”
馬斯克沒有透露私人旅客將為這次飛行支付多少錢,但他們已經繳納了可觀的押金。他說這個任務將比SpaceX補給國際空間站花費更多,長達一周的太空旅行將涉及30萬至40萬英里(約48萬至64萬公里)的旅程。
截至目前,有7名游客于2001年至2009年間乘坐俄羅斯載人飛船抵達距離地球約400公里的國際空間站進行地球軌道的太空飛行,花費在2000萬至3000萬美元之間。而私人旅客搭乘美國太空飛船前往月球軌道還沒有先例。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