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亞馬遜的Amazon Go和淘寶造物節亮出無人超市概念的“淘咖啡”之后,無人超市也就成為零售行業的熱門概念,通過百度搜索發現“無人超市”如雨后春筍出現,基本都是要顛覆原有超市。
11月24日,因為無人超市概念迅速走火的繽果盒子被爆出大股東將繽果盒子參股公司——佛山倍便利商貿有限公司大門上鎖,門禁拆除,并張貼多張員工違紀開除通知書,宣布立即解除與相應員工的勞動合同。
我們并無意指責繽果盒子內部的管理混亂,而希望借此事件徹底反思當下無人超市是否出現了過熱的問題。
回到零售本質再看無人超市
當今無人超市企業基本采取加盟的形式進行擴張,我們通過百度搜索的相關企業,無論是基于辦公室還是社區場景,企業方面基本都是通過推廣無人超市系統來擴張加盟商。
以賓果盒子為例,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加盟一家店的成本在10萬-15萬元左右,東北區域大概在12萬元左右,上海區域加盟一家店則需要15萬元左右。
其主要成為大概為:1.產品成本,供應鏈由繽果盒子方面負責,目前最高計劃容納800個SKU,而普通便利店的SKU則在300個左右;2.房租成本,繽果盒子更側重與物業公司合作,如采取給物業交租金或流水分成的模式,目前一年租金成本平均6000-8000元,單月也就在600元左右;3.運營人工成本,雖然無人超市現場可沒有人工,但若顧客有違規現象需要及時通知管理者,24小時門店其實也需要有人工24小時待命;4.RFID標簽成本,繽果盒子采取了在商品包裝粘貼標簽的形式來實時讀取信息和結算,標簽的成本為單個0.5元左右,9月底宣布進行圖像識別技術取代RFID,但目前還在改造中。
繽果盒子CEO陳子林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產品定價策略為低于傳統超市5%,考慮到無人超市的產品成本已經增加了0.5元的標簽成本,繽果盒子的產品若要仍然有盈利,在產品設計上就必須以高附加值產品為主,純凈水等低附加值產品并非是繽果盒子主打。
由于封閉式小區是繽果盒子投放的主要場景,用戶需求主要以家庭日百為主,這個品類的主要特點是:價格敏感型以及品牌化區隔明顯。
以技術出身的繽果盒子在供應鏈方面并不具備太大優勢,這也就意味著銷售產品在價格方面的競爭主要來自無人超市的“無人”產生,陳子林向媒體表示:“當日銷售額達到三百的時候就可以盈虧平衡,到兩千我們可以5個月回本。”
我們計算了下,日銷售額2000,5個月的累計銷售額為30萬左右,考慮到加盟成本為15萬左右,無人便利店售價還低于傳統超市5%,利潤率基本不可能達到50%,如此計算,5個月收回成本基本是不可能的,或者說陳子林所言收回成本應該是不包括加盟費。
若以陳子林所說單日銷售300元可盈虧平衡來計算,社區物業門店單月3600營業額,成本基本占了一半,為1800元,考慮到物業租金大概在600元左右,且有人工(物業工作人員兼職)、標簽、物資損耗等成本,真正的產品成本已經所剩不多。
照此分析,如果說單日300銷售能收回成本,單日2000五個月可回本,其盈利最大的貢獻并非是“無人”,而是與物業合作的低租金帶來的低成本,每月的600左右的租金基本已經遠低于同類企業,這也是雖然在上海街頭做話題卻主要以物業合作為推進的原因。
其實仔細分析,以日百為主要銷售品類,又無優秀供應鏈還要低于同業5%售價,且只有數百個SKU,在增加RFID標簽前提下還要保持盈利,實在是難上加難。
雖然陳子林一直說不要以傳統零售觀點來看待繽果盒子,也表示要顛覆夫妻老婆店,但無人超市終歸屬于零售一種形態,用零售觀點進行分析,問題還是很明顯的。
購物場景化不能只是口號
當打造新的購物場景成為行業新的共識后,各個零售企業紛紛祭起這桿大旗進行所謂的商業模式創新,我們翻看所有的無人超市項目,“打造新型購物場景”無一不是企業宣傳的核心關鍵詞。
在此過程中,新技術也在迭代,今年9月繽果盒子方面也發布“小范FANAI”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圖像識別技術取代了RFID電子標簽,用來節省商品貼標簽的人工和成本,并稱準確率達到了99%。
但若以前文的成本進行盤點,技術升級能帶來也只是降低單個產品0.5元左右的標簽成本,供應鏈的優化目前仍然不是繽果盒子接下來的重點。
再看一直要購物場景化的阿里。
淘咖啡的技術提供者深藍科技,其在2017年2月與螞蟻金服聯合推出“一次注冊,全球、終生有效”的TakeGo“拿了就走”的智能門店系統,摒棄了RFID技術,用了圖像識別技術。
阿里在淘咖啡之后,并未立即宣布無人超市方面的戰略,但考慮到TakeGo已經與娃哈哈簽訂了3年10萬臺,10年百萬臺TakeGo無人店協議,預計收入為20億的單子,我們也可以預見阿里在無人超市方面的基本擴張路徑,將依然是模式輸出和技術輸出。
但首先還是供應鏈輸出。
在阿里內部備受重視的天貓小店其核心是天貓的供應鏈,產品出貨由線上延伸到線下,強化供應商關系是其中關鍵。
此外,盒馬鮮生的供應鏈也是與天貓超市綁定。
總體而言,雖然阿里方面一直提倡新場景,但推廣最依賴的卻并非是新技術,而是供應鏈關系。
只談場景,而違背零售的起碼規律后果也是很可怕的。
大多數的無人超市都說要改造夫妻老婆店,在他們看來后者代表著落后的銷售方式,也是注定要淘汰的。但在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夫妻老婆店卻可以解決一家幾口的生活問題,小小門店的標品和非標品的SKU可達上千個,并可以提供保潔等各類個性化服務,雖然有“人”,但收入還是可觀的。
我所住小區樓下便利店是夫妻二人經營,二十多平方,所售產品由游戲點卡到暖水瓶,也提供通下水道、開鎖等服務,也有快遞存取,牛奶取送服務,負擔5000元每月的房租之后也能負擔兩個孩子在北京上學。
代表新技術的無人便利店,你可以嗎?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