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熱門:是什么導致恐龍和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滅絕?也許不是小行星撞擊
是什么導致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恐龍的滅絕?長期以來,這一直是科學界爭論的話題,許多研究人員已經著手確定是什么導致了五次大規模滅絕事
2022-09-19 17:34:56 -
焦點短訊!科學家提出“成本相對較低 ”的計劃 希望使地球的兩極溫度降低2°C
一項新研究表明,利用平流層氣溶膠噴射(SAI)的熱反射粒子聚焦于兩極,有望使地球兩極降溫2°C,并重新凍結北極和南極。研究人員表示,該計劃
2022-09-19 17:29:21 -
當前資訊!NASA將轉播Artemis I低溫演示測試
ArtemisI低溫演示測試定于美東部時間9月21日周三進行。據悉,NASA將從美上午7:15開始對該活動進行現場報道和評論。示范測試將允許工程團隊確認
2022-09-19 16:31:50 -
【新要聞】中國火星探測成果豐碩
據俄羅斯衛星社網站9月18日報道,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9月15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已在軌運行780多天,火星車累計行駛19
2022-09-19 15:36:15 -
看點:過長的屏幕暴露時間導致青春期提前?相關研究被指曲解
科學家們批評了一項宣稱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可能跟青春期提前到來有關的研究。這項研究尚未發表、尚未經過同行評議且是通過充滿瘋狂猜測的新聞稿
2022-09-19 15:31:13 -
熱門:研究:碳納米管提高了“納米仿生”細菌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工程師們發現了一種將碳納米管插入光合細菌的方法,這大大提高了它們的電輸出。它們甚至在分裂時將這些納米管
2022-09-19 15:40:52 -
天天新動態:哈勃望遠鏡捕捉的新圖像揭示了一次神秘的天文爆炸事件
在一張來自NASA ESA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驚人圖片中,一顆明亮的年輕恒星被厚厚的氣體和灰塵籠罩著。哈勃的寬視場相機3(WFC3)檢查了一顆年輕的恒
2022-09-19 15:39:40 -
【全球獨家】《終結者》T-1000成真 蘇州大學開發出可分可聚液體機器人
看過《終結者》的朋友,肯定會對其中的大反派T-1000液態機器人有深刻的印象,殺不死、打不爛,作為液態機器人,能夠任意分解,并且聚合成形,
2022-09-19 15:40:26 -
每日動態!柔性傳感器可測量皮下腫瘤變化
美國斯坦福大學和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工程師發明了一種小型自主設備,它帶有一個可伸展的柔性傳感器,可附著在皮膚上,測量下方腫瘤大小的變化。
2022-09-19 08:33:05 -
環球觀熱點:科學家在開創性實驗中實現“無中生有”
我們可能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不可能無中生有。但實際上,我們宇宙的物理學并不是那么簡單。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花了幾十年時間試圖從絕對
2022-09-19 07:40:37 -
精彩看點:我研究人員首創用微波直接驅動機器人
不需要攜帶任何電器件,可以靈活地工作在其他驅動方式尚不能勝任的某些特殊場合(比如封閉、非透明結構體內部),這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2022-09-19 07:23:33 -
全球今日訊!NASA計劃周三對SLS登月火箭進行燃料加注測試
9月19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于當地時間本周三對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登月火箭進行加注燃料的關鍵測試,驗證
2022-09-19 07:36:44 -
關注:頭留著不好嗎?實拍蒼蠅自己把頭搓掉 還翻轉著玩
無頭蒼蠅會到處亂竄,這樣的描述估計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很多人可能會有產生疑問,沒有頭的蒼蠅真的可以完成包括飛行在內的任務嗎?在一些案例
2022-09-18 17:34:17 -
世界頭條:未來幾個月中國空間站工程還將實施3次重大發射任務
星空浩瀚,中國航天的探索也始終步履不停。今年是空間站全面建成投入運營之年。本月底,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將通過轉位機械臂調整到永久停泊
2022-09-18 17:37:56 -
全球觀焦點:MIT科學家正在尋找利用DNA將CO2轉化為有價值產品的方法
二氧化碳(CO2)是許多人類活動的重要產物--包括工業制造。另外,它也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能源領域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將排放的二氧
2022-09-18 15:45:00 -
【世界播資訊】科學家證實了來自外太空的朗斯代爾石真實存在
來自太陽系中一顆古老矮行星的奇怪鉆石可能是在約45億年前該矮行星跟一顆大型小行星相撞后不久形成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稱,他們已經證實了朗斯
2022-09-18 15:41:28 -
【世界聚看點】UNSW血液干細胞研究或將改變未來的醫學
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悉尼分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師和醫學研究人員獨立完成的關于胚胎造血干細胞的新發現有朝一日可以消除對造血干細胞捐贈者的需
2022-09-18 15:33:22 -
焦點!我國首次完成兩臺載人潛水器聯合作業任務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日前,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與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在南海1500米水深
2022-09-18 15:26:02 -
【新視野】研究:在一天中早點攝入卡路里可以減少饑餓感,但并不影響減肥
在飲食方面,有句老話說,一個人應該像國王一樣吃早餐,像王子一樣吃午餐,像窮人一樣吃飯。它是基于這樣的信念:在早上消耗大部分的日常熱量
2022-09-18 08:24:17 -
天天快消息!天文學家開發了一種能識別隱藏在原行星盤中的小行星的新技術
根據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的說法,行星誕生于原行星盤--圍繞年輕新生恒星的灰塵和氣體環。盡管在整個宇宙中已經探測到了數百個這樣的星盤,
2022-09-18 08:24:52 -
每日快看:MIT為歷史性聚變點火實驗的成功做出了貢獻
半個多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一直致力于在實驗室中實現核聚變點火的嘗試。這是在21世紀所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一種被稱為慣性約束核聚
2022-09-18 08:35:10 -
動態焦點:NASA正在為未來的Artemis登月任務尋找新宇航員登月者
隨著NASA努力實現定期登月周期的目標,他們正在尋求可持續月球登陸器開發和示范的建議。NASA正在準備通過Artemis任務將人類送回月球。這包括讓
2022-09-18 08:43:49 -
焦點!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批科學研究成果發布
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已在軌運行780多天,火星車累計行駛1921米,完成既定科學探測任務,
2022-09-18 08:35:49 -
每日熱文:天津大學DNA存儲取得重大突破 可讓信息保存千年萬年
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團隊創新DNA存儲算法,將十幅精選敦煌壁畫存入DNA中,通過加速老化實驗驗證壁畫信息在實驗室常溫下可保存
2022-09-17 19:22:24 -
【時快訊】學術審稿潛規則被 Science 曝光:作者名氣越大 審稿人打分越高
Science最新發文:當論文的作者名氣大時,審稿人會給予更高的分數。而且這一分數差距還不小。這一結論來自一個號稱“同類研究中最大規模”的隨
2022-09-17 18: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