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聲音通過降低大腦聽覺皮層中投射到丘腦的神經元(綠色和品紅色)的活動,減少了小鼠的疼痛。
早在1960年,《科學》雜志就曾發表過一篇論文:在牙科手術過程中,音樂能夠調控病人的情緒。甚至噪聲,例如手術電鉆的聲音,也能夠產生鎮痛效果。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聲音可以減輕疼痛的關鍵因素,以及聲音如何影響我們的大腦從而減輕疼痛的神經機制,尚不清楚。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給爪子發炎的小鼠播放3種不同類型的聲音,分別是舒緩的音樂、不協調的音符以及白噪音。結果發現,這3種聲音在低強度(大約是耳語的水平)播放時,都能夠有效緩解小鼠的疼痛,而在高強度播放時則無明顯的鎮痛效果。
有研究假說認為聲音的鎮痛效果可能與治療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研究人員又將小鼠放置在不同強度背景聲音的環境中,發現高出環境噪聲約5分貝的聲音能夠有效緩解小鼠的疼痛。至此,研究人員建立了聲音鎮痛的小鼠模型。
“令人驚訝的是,對小鼠而言,聲音與環境噪聲之間微弱的聲強差,對聲音的鎮痛作用至關重要,而不是聲音的旋律?!痹撜撐牡谝蛔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特任副研究員周文杰博士說。
那么,聲音發揮鎮痛作用的神經機制又是什么?
聽皮層是聲音處理的最高級大腦中樞,會對聽到的聲音進行精細分析。研究人員利用病毒作為神經示蹤劑,對小鼠的聽皮層輸出進行了全腦追蹤,發現了聽皮層神經元大量投射到軀體感覺丘腦(負責接收來自身體的感覺信號,包括疼痛),并發現低強度的聲音能夠抑制這種投射。
“研究結果表明,低強度的聲音通過抑制聽皮層到軀體感覺丘腦的神經投射,進而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周文杰說,這就是聲音鎮痛的皮質丘腦回路。然而,除聲音強度外,聲音的旋律對人類感知疼痛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針對此項研究,《科學》雜志做了專文評述,指出“通過創建一個研究機制基礎的模型,為音樂/聲音引起鎮痛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1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10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9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8
頭條 22-07-07
頭條 22-07-07
頭條 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