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配圖 - 1:Biofinder 檢測魚類化石示例
據(jù)悉,化石中的有機材料,可在不同波段的紫外、紅外、X 射線照射下呈現(xiàn)熒光效果。而科學家們也可利用這一點,對博物館中的化石標本展開檢查和分類。
(資料圖片)
此外通過將這項技術(shù)用于野外考察,也有助于將包含古生物遺骸的化石輕松篩選出來。遺憾的是,此前這類儀器總是笨重又挑剔,結(jié)果嚴重拖累了研究的進展。
好消息是,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在《Scientific Reports》介紹了名叫 Biofinder 的緊湊型生物探測器。
它能夠?qū)⒓す庹丈涞交瘶悠飞希约ぐl(fā)可能殘留的有機材料中的熒光 —— 例如氨基酸、蛋白質(zhì)、脂質(zhì)和微生物。
分析結(jié)果被以 20 fps 幀率的視頻格式實時錄制,且短曝光方案可有效避免日光、或非生物礦物的發(fā)光。
研究配圖 - 2:使用拉曼和 ATR-FTIR 光譜確認魚類化石中的有機物
首席儀器開發(fā)人員、兼論文合著者 Anupam Misra 表示:“Biofinder 算是同類系統(tǒng)中的一個首創(chuàng),目前沒有其它裝置可以在大白天檢測巖石上微量的微生物殘留物”。
此外 Biofinder 的一大優(yōu)勢,局勢能夠在相隔幾米的距離內(nèi)工作,拍攝視頻并快速掃描大面積區(qū)域。
而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團隊就在一系列可追溯至 3400~5600 萬年前的魚類化石上測試了 Biofinder 。
結(jié)果表明該儀器可以成功提取樣品中的生物殘留物,并通過使用更大的實驗室設備進行分析而驗證了 Biofinder 的效用。
研究配圖 - 3:魚類化石中碳和短壽命生物熒光的確認
Misra 補充道:“在化石的形成過程中,生物殘留物逐漸被礦物所取代,但其速度到底有多快,仍是個未知數(shù)”。
不過他們的新發(fā)現(xiàn),再次證實了生物殘留物可在數(shù)百萬年后被檢出,且能夠基于生物熒光成像方案來有效、且實時地檢測其留下的痕跡。
這種能力可在一些重要領(lǐng)域發(fā)揮作用,包括尋找傳說中的外星生命痕跡。此前好奇號與毅力號等火星車,已找到大量火星可能宜居的線索,但迄今缺乏任何過去或現(xiàn)在的直接生命跡象。
考慮到科學家們暫時缺少合適的工具,Misra 希望未來可將緊湊型的 Biofinder 裝置安裝到其它漫游車上,以快速掃描火星上可能曾經(jīng)適宜生命存在的大面積區(qū)域。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7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6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