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顆行星吞噬另一顆行星的想法可能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是,科學家們相信,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木星在其形成過程中吞噬了其他行星。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無法“看透”覆蓋在該行星表面的氣體云。現在美國宇航局的朱諾號探測器讓人們得以一窺。研究人員利用引力數據來窺視木星的云層。這顆氣態巨行星核心的巖石物質的構成表明,木星吞噬了小行星來促進其成長。
這是一個大膽的說法,但這是一個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的說法。不過,有了這些新數據,科學家們終于有了一點證據,證明木星吞噬其他行星可能不僅僅是科幻小說。這特別有意義,因為這顆氣態巨行星需要吸收大量的質量,才能變得像現在這樣巨大。
關于木星是如何形成的,有兩種主要理論。第一種說法是,木星積累了數十億顆較小的太空巖石。這些巖石最終形成了構成氣態巨行星的凝聚核心。另一個理論,也是這個新證據所支持的理論,就是木星可能吞噬了其他行星,才長成了現在這樣的規模。
這些行星會被這顆氣態巨行星吸收,最終形成這個星球的致密核心。然后,科學家們認為,木星開始吸收和收集來自我們太陽誕生時的氣體。這也是幫助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覆蓋在該行星表面的云層的原因。
當然,即使有這些證據,科學家們也不能確定木星是如何形成的。有可能木星在形成過程中吞噬了較小的行星。但是,由于沒有辦法看到行星本身的形成,無法證實這一點。科學家們現在能做的就是解釋我們已經發現的證據。而現在,這些證據表明木星是行星“吞噬者”。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5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4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3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
頭條 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