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蝙蝠在黑暗中通過發出超聲波呼叫來定位飛蛾,這些呼叫從昆蟲的身體上反射出來。一些飛蛾能夠聽到這些呼叫,并相應地采取規避行動。2020年的研究重點是其他類型的失聰飛蛾,因此它們無法聽到蝙蝠的叫聲。
研究發現,這些飛蛾反而在其翅膀和胸部進化出了特殊的鱗片,吸收了高達85%的傳入聲能。因此,回聲定位呼叫的反射效果很差,使得蝙蝠很難找到這些飛蛾。
當時,科學家們想知道這些鱗片的“消音”特性在阻擋蝙蝠叫聲以外的噪音方面有多大效果。布里斯托爾大學的新研究進一步探討了這個問題。
一個研究小組首先從被安樂死的失聰的中國柞蠶蛾(Antheraea pernyi)的翅膀上切割出8毫米的圓片,然后將這些圓片放在同樣大小的鋁盤上。當一個揚聲器對準圓盤發射超聲波信號時,發現翅膀組織吸收了高達87%的聲能--而且是在廣泛的頻率和角度范圍內吸收。
更重要的是,這種材料即使非常薄,也能完成這一壯舉。事實上,這層鱗片的厚度僅為它所吸收的聲音波長的五十分之一。
應該注意的是,研究中使用的超聲波信號高于人類可以聽到的范圍。然而,科學家們相信,一種人造版本的翼鱗可以被改造成對我們能聽到的噪音起作用,他們現在希望開發這樣一種材料。
首席科學家Marc Holeried教授說:“飛蛾將激發下一代吸音材料的發展。有一天,我們將有可能用超薄的吸音墻紙來裝飾你的房子的墻壁,使用一種設計來復制賦予飛蛾隱秘的聲音偽裝的機制?!?/p>
這項研究在最近發表于《英國皇家學會會刊A輯》的一篇論文中進行了描述。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6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5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4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
頭條 2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