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了解,這些發(fā)現(xiàn)可以讓古生物學家更深入地了解跟古代鯊魚牙齒損傷有關的發(fā)育過程及捕食行為。
其中一種有爭議的解釋是一種被稱為雙齒病理學的異常現(xiàn)象,即單齒出現(xiàn) “分裂”。這背后有多種可能存在的原因:在牙齒發(fā)育過程中,兩個牙芽可以融合成一個,或一個牙芽可以分裂成兩個(這個過程稱為加倍)。融合和加倍可以由疾病、遺傳或牙芽的物理損傷引起。
“我們沒有很多關于古代鯊魚物種的雙齒病癥的數(shù)據(jù),”描述這項工作的論文的通訊作者Harrison Miller指出,“所以這是一個填補這些空白的機會--也許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鯊魚?!?/p>
研究人員檢查了三顆異常的牙齒:一顆來自巨齒鯊的4英寸牙齒,它是一種頂級捕食者,其大小相當于一輛校車,在中新世和早更新世時期(從1100萬年前到370萬年前)統(tǒng)治著海洋;另外兩顆來自公牛真鯊(Carcharhinus leucas),一種更小的公牛鯊物種,生活在同一時期,今天仍在海上游蕩。
所有這三顆形狀怪異的牙齒都顯示出一種雙齒的病理形式。研究人員將這些牙齒與跟兩個物種的正常牙齒進行了比較,另外還對變形的牙齒進行了納米CT成像以便他們能檢查內部發(fā)生了什么。
雖然病態(tài)的牙齒確實比正常的牙齒有更多的內部管線--證實了在發(fā)育過程中兩顆牙齒的不完全分裂或連接--但研究人員無法明確地確定發(fā)育的原因。
北卡羅來納州的博士生和論文合著者Haviv Avrahami說道:“部分困難在于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工作術語應用于鯊魚。鯊魚有軟骨骨骼,而不是骨質骨骼,所以在化石記錄中很少保存它們的下巴,而且通常情況下,我們只找到個別孤立的牙齒。此外,鯊魚有不同的牙齒發(fā)育機制--它們有連續(xù)的牙齒更換,所以你無法看下顎的其他部分發(fā)生了什么,以此來排除融合或加倍?!?/p>
然而鑒于研究人員對現(xiàn)代鯊魚牙齒的這種病理學的了解,他們傾向于將跟喂養(yǎng)有關的傷害作為一個更可能的原因。
“尤其是巨齒鯊,目前的理解是它們主要以鯨魚為食。但我們知道,現(xiàn)代鯊魚的牙齒畸形可能是由尖銳的東西刺穿口腔內牙齒發(fā)育的傳送帶造成的。根據(jù)我們在現(xiàn)代鯊魚身上看到的情況,這種傷害很可能是由于咬住一條帶刺的魚或者被黃貂魚的倒鉤刺中而造成的,”Avrahami說道。
“我們還知道巨齒鯊在巴拿馬附近有巢穴,現(xiàn)代魟魚物種的親屬也棲息在該地區(qū),”Harrison說道,“而這些刺可以變得非常厚。因此,這種類型的牙齒損傷可能表明巨齒鯊更像是一個通用的捕食者--特別是這只巨齒鯊只是有一個糟糕的一天。”
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負責人、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副研究教授和該研究的論文共同作者Lindsay Zanno對此表示贊同。他說道:“當我們想到捕食者跟獵物的相遇時,我們傾向于保留我們對獵物的同情,但捕食者的生活甚至是巨大的巨齒鯊,也不是小菜一碟?!?/p>
據(jù)悉,相關研究報告已發(fā)表在《PeerJ》上。
頭條 22-05-16
頭條 22-05-16
頭條 22-05-16
頭條 22-05-16
頭條 22-05-16
頭條 22-05-16
頭條 22-05-16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5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14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
頭條 2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