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最古老的超新星記錄--RCW 86即便是現在仍能用現代望遠鏡看到爆炸的殘留物。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著名的圖像之一是在距離地球6500光年的地方發現的超新星遺跡:蟹狀星云。Space.com介紹稱,在1054年,這顆原本質量為我們太陽10倍的恒星的生命在一聲巨響中結束。整個世界都看到了這一事件,它在亞洲被登記了下來,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人們則通過巖畫記下了這一事件。
超新星似乎是遙遠的事件,對我們的星球沒有直接影響,但它們在宇宙和我們所知的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據2017年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詳細介紹的太陽系形成的理論,45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開始形成。一團宇宙塵埃和氣體在附近的一顆超新星爆炸后坍塌。爆炸產生的沖擊波穿過坍塌的云層并迫使它進入吸引物質的旋轉狀態。最終,旋轉形成了一個高壓的核心,進而誕生了我們的太陽。
超新星的不同類型是什么?
Space.com表示,有兩種類型的超新星:I型超新星在核反應中爆炸,當一顆恒星通過吸積作用從其所在區域積累了宇宙物質;II型超新星則是一顆恒星在耗盡其核燃料時在其自身的重力下坍塌的結果。
但科學家對不同類型的超新星進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天文學家稱,超新星被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Ia型、Ib型、Ic型和II型。其中,Ia型超新星跟共享一個軌道的雙星系統有關。其中一個恒星--白矮星從附近的一個恒星拉來物質。一旦白矮星積累的質量超過我們太陽質量的1.4倍它就會坍塌并爆炸。這些恒星富含碳元素,但氫元素很少。
Ib型超新星是巨大的垂死恒星,其質量是我們太陽的25倍。它們氫氣含量很少另還有一些氦氣。另一方面,Ic型超新星跟Ibs型相似,但氫和氦的數量較少。最后,II型超新星是富含氫和氦的恒星,其在其生命結束時坍塌。它們的質量是我們太陽的8倍。II類超新星的爆炸是創造中子星和黑洞的原因。
我們的太陽會變成超新星嗎?
物理學出版物《CernCourrier》報道稱,超新星是非常常見的。該消息背后的研究顯示,超新星爆炸的速度是每50年一顆--而這只是在我們的銀河系。該研究的結論是基于科學家使用歐航局(ESA)的伽馬射線衛星INTEGRAL進行的觀測。ESA的衛星不跟超新星進行視覺接觸,而是測量它們在核心恒星坍縮時發出的伽馬射線輻射。
一顆恒星要想變成超新星需要有特定的最低質量。我們的太陽并不符合這些質量要求。事實上,正如NASA所稱的那樣,我們太陽若想要作為超新星爆炸,那么它應該有超過其實際質量的20倍。因此,當我們的恒星消亡時,它不會爆炸并產生一個黑洞或中子星,盡管太陽的日子確實已經不多了--它將在約60億年后耗盡內部燃料并消亡。然后我們的太陽將轉變為白矮星,10億年后,它將再次轉變為紅巨星。太陽的大氣層將擴大并最終吞噬我們的星球和我們太陽系的一部分,與此同時結束地球上的所有生命。10億年后,太陽將崩潰并成為一個白矮星。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9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7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
頭條 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