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出艙后,三人坐在椅子上接受了祝福與采訪。這些座椅并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座椅,而是針對航天員出艙專門研發定制的特別座椅,能起到全身承托的作用,幫助航天員在出艙后達到減重力的狀態。
航天員出艙后坐的座椅有什么特別之處?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參與研發制造的中山市南頭鎮的坐感科技有限公司。
坐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陳敏表示,航天員返回地面后,身體需要重新適應,長時間的失重飛行會導致身體肌肉萎縮、骨骼脆弱,甚至血液狀態也會發生變化,此時航天員的身體會變得敏感,對身體的每個部位都要非常細致地進行重點呵護,座椅給予支撐的級數比普通座椅要高很多。此外,還要滿足航天員正坐、半躺、全躺等各種不同姿勢,整個身體在各個狀態都需要承托得很好。
陳敏表示,對航天員來說,從太空出差回到地面,在重新適應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減重力,而最好的狀態是太空微仰的坐姿,并可以在90度至120度之間自由切換,這樣的姿勢對于航天員的脊柱來說,受到的壓力較少,肌肉也可以處于一個低疲勞的狀態。
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這是航天員翟志剛安全順利出艙。新華社
另一方面,航天員座椅的使用環境也有別于日常。東風著陸場區地形多樣,有沙漠、戈壁、山地等極端環境,陳敏直言“著陸的環境是未知的,什么樣的都有可能”。
在神舟十三號返回直播畫面中,可以看到航天員坐在椅子上被工作人員抬著走。陳敏說,在返回艙落地后,座椅需要爭分奪秒送到給航天員使用,此外,普通座椅不存在運輸人的功能要求,包括人抬著走和在駕駛的車里的使用等多種場景。因此,在設計上還要考慮輕便可背負,并保證能整體移動。
“這幾張特別的座椅是多方共同努力的成果。相關部門和航天人對航天員的身體安全是高度重視的,而且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非常深入,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不是簡單參照別人的做法,而是做到了以人為本。”陳敏說。
陳敏向第一財經回憶道,接到這個特別的任務,是在半年前。“接到任務的時候壓力很大,時間也很緊張,有時候甚至會通宵加班。當時我們有兩個新產品項目也因此而押后了?!?/p>
坐感科技能接到這個特別任務,與其本身的研究方向有著密切的關系。陳敏說,近年來公司團隊進行了比較多關于航天員各方面狀態的研究,在兩年前提出零重力辦公椅的概念。這些研究剛好與航天員出艙后所要達到的狀態有密切聯系。
“這次的任務中,航天人更多從特定環境的需求和理解出發,而我們作為生產企業,更多是負責具體落實,拿出解決方案。此前公司的團隊也做了很多研究,但更多從理論上去假設,通過參與這次研發制造任務,我們發現有些解決方案和技術是可行的,也給到我們一些啟發?!标惷粽f。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
頭條 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