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日本廣島大學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與開發中心化學教授齋藤健一說:“由于典型的量子點通常涉及有毒物質,如鎘、鉛或其他重金屬,在使用納米材料時,環境問題經常被考慮。我們提出的量子點工藝和制造方法將這些擔憂降至最低。”
研究團隊使用碾磨、熱處理和化學蝕刻相結合的方法來處理稻殼二氧化硅:首先,他們碾磨稻殼,并通過燃燒碾磨的稻殼中的有機化合物來提取二氧化硅粉末;其次,他們將生成的二氧化硅粉末在電爐中加熱,通過還原反應獲得硅粉;第三,經過化學蝕刻進一步得到3納米的純化硅粉;最后,對其表面進行化學功能化處理,使其具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和在溶劑中的分散性,用3納米的納米晶顆粒制備了發光在橙紅色范圍內的硅量子點,發光效率超過20%。
研究團隊開發的化學合成方法使他們能夠評估硅量子點LED的光學和光電性能,包括二氧化硅、硅粉和硅量子點的結構、合成產量和性能。該團隊的下一步工作包括在硅量子點和LED中開發出更高的發光效率。他們還將探索生產除了橙紅色以外的硅量子點LED的可能性。(實習記者張佳欣)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