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via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據悉,科學家們利用了一種被稱作微透鏡的技術 —— 參考行星公轉軌道對恒星亮度和引力場的影響,來辨識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遙遠的系外行星之一。
有趣的是,數據顯示 K2-2016-BLG-0005Lb 的質量、大小和恒星距離,都與太陽系中的木星相似。作為一顆氣態巨行星,木星質量是臨近行星總和的兩倍多。
曼徹斯特大學博士生 David Specht 在論文中寫道:“這項發現是通過并非為微透鏡觀測而設計的太空望遠鏡而完成的,對于此類科學研究來說,其在許多方面都不甚理想”。
【背景資料】
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于 2009 年發射升空,旨在發現圍繞遙遠行星公轉的類地行星、而不是氣態巨行星。而揭示這顆遙遠行星的數據,是在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耗盡燃料的兩年前采集的。
服役期間,該望遠鏡曾受到諸多問題的困擾,比如在 2013 年失去了調節姿態所需的一半反作用輪。不過在 2018 年最終退役前,它還是努力掃過 53 萬+恒星、并發現了 2327 顆系外行星。
值得一提的是,David Specht 使用了新算法,以在開普勒存檔文件中篩查出合適的候選目標。此外 2020 年的時候,NASA 科學家竟然在較短的 300 光年之外,發現了名為 Kepler-1649c 的“姊妹地球”。
最后 2021 年,有科學家在一份有爭議的報告中稱,他們首次借助 X 射線,在距離地球 28000 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疑似位于銀河系外的行星(符合研究模型,但仍需進一步驗證)。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2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4-01
頭條 22-03-31
頭條 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