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記者從廣州中醫藥大學獲悉,近日,該校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團隊與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秦鈞教授團隊合作發現新冠肺炎潛在治療靶點的研究成果刊發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上。該研究發現了一個尚未被納入生物信息學注釋常用數據庫,但只在新冠肺炎患者尿液中高表達的蛋白CLYBL,并據此推測免疫調節代謝物衣康酸可作為新冠肺炎潛在治療靶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為及時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阻斷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進展,在秦鈞團隊前期發現健康人尿液中可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受體蛋白ACE2的基礎上,張忠德和秦鈞團隊基于尿液容易獲取、收集的特點,迅速開展了新冠肺炎患者尿液蛋白質組的研究。
“我們分析尿液蛋白質組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免疫和代謝功能相關的蛋白發生了顯著改變。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尿液中發現一條機體自身抗病毒免疫反應的通路被激活,該通路相關的蛋白顯著高表達,顯示出SARS-CoV-2激活了人體的先天免疫反應,表明尿液可以反映出感染SARS-CoV-2人體內的變化。”秦鈞說。
通過對比分析了86例新冠肺炎患者、55例普通肺炎患者和176例健康對照者的尿液蛋白質組,科研團隊發現了一個只在新冠肺炎患者尿液中高表達的蛋白CLYBL。
據了解,CLYBL是一種檸檬酰輔酶A裂解酶,可以將衣康酸轉化為乙酰輔酶A。而衣康酸在抗氧化、抗炎癥等細胞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CLYBL的高表達可能是導致抗炎代謝產物衣康酸消耗的關鍵因素。由此推測,CLYBL和衣康酸可能是新冠肺炎潛在的治療靶點,補充衣康酸和抑制CLYBL可能是新冠肺炎潛在的治療方法,這種免疫調節療法更具有實效性,不會受到病毒突變的影響,無論是德爾塔還是奧密克戎。這一發現對于未來研究新冠肺炎藥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價值。
科研團隊還對比了新冠肺炎早期階段的重型和普通型患者的尿液蛋白質組,并找到了預測新冠肺炎重癥發生的生物標志物。這些蛋白的生物學功能提示巨噬細胞誘導的炎癥反應和血栓溶解可能在病情惡化中起著關鍵作用,為今后基于尿液蛋白標志物開發更簡便的疾病病情監測工具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中醫急癥研究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交叉創新團隊項目的資助。(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劉云濤 郭建文)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