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龍復原圖( 陳瑜繪)
“本次的發現,首次提供了足夠多的化石材料,可以確認其為亞洲最早的有甲類恐龍。”論文作者之一、云南大學教授畢順東告訴《中國科學報》。
從平板式劍龍到坦克式甲龍,有甲類恐龍是地球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類生物。有甲類恐龍化石在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巖石中較為常見,但在近2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地層中則很少發現。
玉溪龍化石骨骼保存示意圖 (姚熙繪)
科氏玉溪龍發現于玉溪市易門縣腳家店村1.9億年前的早侏羅世地層中, 是在亞洲發現的迄今最早的有甲類恐龍。化石是一件較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頭骨、下頜、脊椎、肢骨和骨刺或骨板。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新化石和有甲類恐龍的基干類群,如德國莫阿大學龍,存在較近的親緣關系,而與甲龍類和劍龍類的形態特征明顯不同。
當前研究認為,有甲類恐龍起源于大約2億年前,但具體起源地尚不明確,玉溪龍在亞洲的發現,表明此類群在出現之后,迅速分化并迅速擴散,在約不到300萬年內就到達了全球分布。
雖然以前在云南發現過有甲類恐龍化石,但化石較為零散,不足以建立一個有效的生物屬種。玉溪龍是劍龍和甲龍的祖先類型, 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有甲類早期成員的形態特征。
新發現的化石骨骼中,包含了120多個骨刺或骨板,具有不同的形態,表明有甲類恐龍在早侏羅世就有遍布全身的厚重骨板覆蓋,形態已經趨于多樣化。科氏玉溪龍為植食性恐龍,主要為四足行走,但當需要時,可以用前肢來抓取植物嫩葉。
相關論文信息: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75248
來源:中國科學報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