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物理學家組織網(wǎng)11日報道,英美科學家攜手開發(fā)出一種人工智能(AI)診斷工具,可以根據(jù)癥狀預測某人是否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相關研究發(fā)表于《自然·醫(yī)學》雜志。
研究人員稱,這款AI模型使用“新冠肺炎癥狀研究”應用程序中的數(shù)據(jù),通過比較人們的癥狀和傳統(tǒng)新冠肺炎測試提供的結果來預測某人是否可能感染新冠肺炎,有望為難以獲得測試機會的人群提供幫助,他們即將在英國和美國開展兩項臨床試驗。
全球已有330多萬人下載了“新冠肺炎癥狀研究”程序,并每天使用該應用程序報告自身健康狀況。研究人員分析了該應用程序從250萬名英美用戶收集的數(shù)據(jù),這些人定期在該應用程序中記錄其健康狀況,其中約三分之一的用戶記錄了與新冠肺炎相關的癥狀,有18374人報告稱他們接受了冠狀病毒檢測,其中7178人的檢測結果為陽性。
借助上述數(shù)據(jù),研究小組探究了哪些已知與新冠肺炎有關的癥狀最有可能與陽性測試結果相關。他們發(fā)現(xiàn),新冠肺炎的癥狀比感冒和流感癥狀更多樣。他們警告稱,不要只關注發(fā)燒和咳嗽,味覺和嗅覺喪失(嗅覺失調)更值得關注,因為三分之二冠狀病毒感染檢測結果呈陽性用戶報告有此癥狀。這表明,與發(fā)熱相比,嗅覺喪失是指向新冠肺炎更有力的指標。
研究人員隨后創(chuàng)建了一個數(shù)學模型,該模型可以根據(jù)用戶的年齡、性別及四個主要癥狀——嗅覺或味覺喪失、嚴重或持續(xù)咳嗽、疲勞和食欲不振的組合來預測某人是否可能感染新冠肺炎,準確率為80%左右。研究人員將這個模型應用于80萬名出現(xiàn)癥狀的應用程序用戶群體中,預測當時身體不適的人中有不到五分之一(17.42%)的用戶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
研究人員認為,將這種AI預測模型與“新冠肺炎癥狀研究”結合使用,可以在癥狀剛開始出現(xiàn)時識別出那些有可能感染的人。倫敦國王學院的蒂姆·斯佩克特教授說:“味覺或嗅覺喪失是新冠肺炎感染的關鍵預警信號,應包括在該疾病的常規(guī)篩查中,任何突然失去嗅覺或味覺的人應假定自己已被感染并遵守當?shù)氐淖晕腋綦x措施。”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