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將變身冰壺館,服務北京冬奧會。2日,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國家游泳中心,探訪世界首個在泳池上架設冰壺賽道的工程。“水立方”也將成為世界唯一既舉辦夏奧會比賽,又舉辦冬奧會比賽的場館。
記者看到,“水立方”主游泳池的水已放空。主游泳池將“填平”為四條標準冰壺賽道。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侯本才說,“水換冰”的工序是:泳池里搭設鋼架和支撐板;鋪上保溫層和防水層;安裝可拆裝制冰系統;輸送載冷劑制冰。
在冰壺比賽中,運動員要精確地甩出旋轉的冰壺,去靠近靶心,或撞出對方的冰壺。因此冰面必須絕對平整。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負責該項目的經理劉軍說,所有冰上競技項目里,冰壺比賽場地標準最高。
鋪造冰壺賽道,工藝要精確:冰層厚度80毫米,完整制冰過程需40—50次,每次制冰厚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間隔時間4小時,需持續施工14天,制冰期間要保證冰場的濕度在30%左右,確認冰面平整、冰面溫度為-6℃時方可進行冰漆噴涂作業,制冰全程使用凈化水,其標準遠高于飲用水。
而每平方米承受150公斤,平面變形不能超過1毫米的要求,對游泳池內的支撐結構也是一個挑戰。
另外,冰壺比賽溫度要求苛刻:冰面為-8.5℃;冰面以上1.5米始終為10℃,運動員不能太冷;看臺觀眾區溫度為16℃—18℃;比賽區無空調氣流干擾,觀眾滿場或雨雪天時,露點都保持在-4℃。
而“水立方”是為游泳比賽而建,達到如此標準須徹底改造空調系統。施工方用全信息化的BIM技術確保上述溫度和濕度分層控制。同時智能建筑管理系統也要升級,以實時調控溫、濕度。“水立方”的膜有兩層,改造后,兩層間的空氣將在夏天流動散熱;冬天靜止,隔絕寒冷。
作為世界最大奧運游泳館、世界最大膜結構工程和世界第一個多面體空間鋼架結構建筑,“水立方”本來就是彰顯科技實力的地標。改造施工方中建一局,也是“水立方”當年的建造者。為滿足冬奧會需求,他們攻關多項技術。比如說,冰壺比賽對光線要求高,需控制館外透進來的自然光。
侯本才提到了五個課題:可轉換冰場結構體系、冰壺場地熱濕環境、冰壺場地體育照明場館、綜合節能、場館建筑聲學。
預計7月底,比賽大廳空調系統、體育照明系統和場館消防報警系統改造完成。年底前測試第一條冰壺賽道。2020年2月建成達到使用條件。明年底“冰立方”將舉辦國際冰壺賽事“首秀”。
據介紹,由于模塊化的系統拆裝簡單,將來冰壺賽道變回游泳池,也不費事。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