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我國探明了數百個鈾礦床,積累了海量數據資料,但這些資料絕大多數為手工繪制的圖紙和文字報告,普遍存在損毀、褪色等問題。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25日透露,歷時8年,該院聯合兄弟單位對分散保存的全國鈾礦基礎資料進行整合梳理,開展老舊紙質資料數字化工作,基于先進的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和數據庫技術,建立了我國首個較為系統完整的鈾礦數字化基礎數據庫。
據了解,該數據庫包括全國49個鈾成礦區帶、340多個預測區、2000余個最小預測區和主要鈾礦床的地質、物化探等各類信息數據,共10萬多個數據圖層。
該數據庫按照專業組、空間劃分方式(全國級、成礦區帶級、預測區級、礦區級)、分類專題進行數據管理,具有高效的數據空間檢索、查詢功能,實現了按關鍵詞檢索和按空間區域(可視化)檢索的查詢下載功能,充分滿足了用戶的實際應用需求,方便用戶日常使用;圖檔夾的數據存儲概念和方式,突破了現有數據庫存儲的平臺限制,為多種類型綜合數據存儲和再利用提供了便利;為方便系統使用,開發了GMT(地質數據管理模板)輔助建庫和檢查工具模塊,可提高數據庫建庫的質量和規范性。
作為我國核地質領域的系統工程,該數據庫的建成不僅便于數據維護、更新鈾礦勘查最新成果,還可快速、高度融合鈾礦資源勘查區不同信息數據,為常態化開展全國鈾礦資源動態評價等工作奠定數據基礎,也有利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在鈾礦勘查領域的應用研究。(陳瑜)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