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美國SpaceX公司的“星艦”想象圖(上)與印度的月球巡視器(下)。
本報特約記者 武 彥 本報記者 馬 俊
剛過去的2018年中,全球共進行114次航天發射,開創近30年來的歷史最高紀錄。美國“連線”網站1月1日稱,這樣的航天活動高峰期還將在2019年繼續延續。中國航天專家龐之浩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除了發射次數多之外,今年全球航天活動更是充滿重量級任務。
多國密集開展探月計劃
美國“連線”網站1日稱,“2018年全球進行了難以置信的上百次航天發射,2019年也相差無幾。”報道稱,2019年的航天活動將開創諸多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就在1日當天,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經過13年的長途跋涉,首次造訪太陽系已知最遙遠的天體——一顆被命名為“天涯海角”的柯伊伯帶天體。這為全面揭示太陽系演化過程尋找最新探測信息。
美國《福布斯》網站展望稱,2019年1月將迎來密集的航天發射,僅月球就會“接待”兩批地球來客,它們將開創人類探月歷史上的兩個“第一次”。報道稱,1月初,中國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在月球馮·卡門環形山軟著陸并展開巡視,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與月球背面“親密接觸”。印度也將展開本國第二次月球探測行動,計劃于1月31日發射“月船2號”探測器,“史上首次造訪月球南極”。《印度時報》1日稱,這是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今年最重要的航天任務,該組織計劃于本年度進行11次航天發射,超過去年的7次。
這還不是今年造訪月球的全部來客。美國“太空”網站1日稱,以色列初創公司SpaceIL將在2月利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9”火箭發射月球探測器,并于4月在月球寧靜海區域著陸。報道還提到,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可能會在2019年年底登陸月球。美國《天空和望遠鏡》雜志網站則透露,包括德國、美國和印度等多國私營機構也紛紛計劃在2019年發射月球探測器。
對于多國集中在2019年開始探月計劃,龐之浩解釋說,這其中有幾分巧合,但也是各國經濟和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他表示,冷戰期間美蘇引領的第一次探月高潮以政治目的為主,因此在1976年之后,這類不惜血本的探月行動一度陷入長期停滯。但隨著技術更新換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于科研目的以及開發月球資源等多種因素的綜合推動,各國形成新的探月高潮。月球不但擁有氦-3等豐富的戰略性礦產資源,而且還是載人登陸火星的理想中轉站,因此歐洲、日本、中國、印度等都先后提出本國的月球探測計劃。
美國重獲載人航天能力
除了對月探測外,今年的重大航天發射活動還不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在2019年能徹底擺脫對俄羅斯載人航天飛船的依賴。據“太空”網站介紹,1月17日,SpaceX公司計劃對載人版“龍飛船”進行首次技術驗證飛行。如果這次不載人的驗證飛行能取得成功,SpaceX公司將于今年夏季用它搭載美國航天員前往國際空間站,這將是2011年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航天員首次借助本國航天器進入太空。與“龍飛船”展開競爭的是波音公司的“星際航線”飛船,后者也計劃在2019年3月進行無人測試。如果一切順利,“星際航線”將在8月開始載人航天發射。
龐之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航天員往返國際空間站只能依靠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這無疑讓自詡航天強國的美國難以忍受。按照NASA的規劃,未來美國將由商業宇宙飛船執行近地軌道任務,以節省資金。SpaceX公司的載人版“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星際航線”飛船因此應運而生。這種新一代商業宇宙飛船的共同特征是發射價格更便宜、多用途以及可重復使用。NASA則集中精力研制更大更先進的“獵戶座”載人飛船,目標直指登陸火星。“連線”網站稱,“獵戶座”將在7月進行地面測試。
此外,今年參與航天發射的還有不少重量級選手。作為美國最受關注的航天企業,SpaceX公司計劃在2019年3月進行“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的第二次發射。這種號稱“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此次將“玩真的”,負責為阿拉伯衛星通信組織發射“阿衛6A”通信衛星。今年上半年,它可能還將進行第三次發射,將多枚美國軍用和科研衛星送入軌道。密集的發射任務將對這種結構復雜的火箭的可靠性提出挑戰。按計劃,SpaceX公司的“星艦”也將于4月進行測試飛行,該公司規劃未來用它運送人類前往火星。
另外兩家私營商業航天企業——維珍軌道公司和藍色起源公司也有大動作,維珍軌道公司計劃在2019年進行首次航天發射,藍色起源公司則將在上半年運送首批游客開啟“太空游”。
深度探索太陽系
2019年還是人類對太陽系的“深度探索之年”。《福布斯》網站稱,除了“新視野”號探測器年初造訪太陽系最邊緣地區之外,“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將于4月4日再次以極近距離靠近太陽,屆時它與太陽的距離僅有2480萬公里,速度高達每秒95公里。9月1日和12月26日,它還將有這樣的兩次機會接近太陽,有望揭示太陽的運行機制,并提高人類預測太陽風等空間天氣的能力。
此外,從1月開始,火星上的“洞察者”號探測器將在火星表面鉆探和安置設備。“朱諾”號探測器將在2019年5次近距離飛越木星。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將在2019年年底結束對小行星“龍宮”的探測任務,并攜帶從“龍宮”采集的樣本在2020年返回地球。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