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4日從云南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合作,在川金絲猴起源和進化歷史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已發(fā)表在國際進化生物學領域頂級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
追溯一個物種的起源及擴散過程,可更好地了解這個物種及其進化歷史,對其保護也至關重要。川金絲猴是我國著名的珍稀瀕危野生保護動物,僅分布在我國四川以北及甘肅部分地區(qū)、陜西秦嶺以及湖北神農架自然保護區(qū),這三個群體野外個體數(shù)量不超過2萬只。
研究團隊從群體遺傳學角度,利用核基因組、線粒體基因組和Y染色體三種分別來自雙親、母系和父系的不同遺傳分子標記,全面闡述現(xiàn)存三個川金絲猴地理群的起源及擴散過程。研究發(fā)現(xiàn),三種遺傳標記顯示川金絲猴三個群體之間不同的群體結構,而且核基因組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存在對稱的雙向基因流。而線粒體基因組和Y染色體分析發(fā)現(xiàn)不對稱的基因流事件,進一步的模擬分析表明,不同的群體結構和基因流事件不是由不完全譜系分揀造成,而是川金絲猴性別傾向性擴散差異的結果。
此外,群體歷史模擬分析支持川金絲猴的祖先群體最先廣泛分布在中國中部和西南的山區(qū),隨后古氣候變化影響導致群體間發(fā)生隔離。在大約24500年前,神農架群體最先與其他群體發(fā)生分歧,隨后逐漸收縮到湖北神農架等各大山系間;其后秦嶺群體在13500年左右從四川、甘肅群體遷徙出去并作為建群者,群體間遷徙過程中伴隨不平衡的基因流發(fā)生事件。
此項研究提供了川金絲猴更完整的起源和群體歷史框架,對分布區(qū)重疊,經(jīng)歷類似氣候和地理變化的其它物種的生物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