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我國最先進的自主無人潛水器“潛龍三號”搭乘“大洋一號”科考船抵達南海海域。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它將完成海上試驗與驗收,并進行試驗性應用。
首次亮相將完成哪些任務?
“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首席科學家蔡巍說,本航段將通過使用“大洋一號”在南海開展相關設備試驗,完成重大裝備海上驗收,推動“潛龍”系列潛水器的發展。“潛龍三號”將進行海試,對其主要技術指標和功能進行驗證,并根據需求,在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區和多金屬結核試采區進行試驗性應用。
在“大洋一號”船后甲板,記者看到了“潛龍三號”。其長3.5米、高1.5米、重1.5噸,外形像一條橘黃色的魚。
“潛龍三號”總設計師劉健說,“小黃魚”的4個“鰭”是4個可旋轉舵推進器,靠操控推進器靈活前進后退、上浮下沉;“尾巴”上安裝的是磁力探測儀;“嘴巴”是前視聲吶,可以將潛水器采集的聲學數據轉化為圖像,用以識別障礙物和周邊環境,隨后在主控計算機的控制下通過自主轉動和躲避,保障自身安全和正常作業。
進行了哪些技術改進?
據了解,“潛龍”系列潛水器目前共研制了“潛龍一號”“潛龍二號”“潛龍三號”。“潛龍一號”自去年太平洋作業后,回到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做“保養”。“潛龍二號”于數天前在印度洋完成第50次下潛。
劉健說,“潛龍一號”的設計,是以多金屬結核資源調查為主要任務,一般在海底五六千米地勢較平坦的深海中作業。而“潛龍二號”“潛龍三號”主要是以探測深海熱液多金屬硫化物等為主要任務,可以在地形起伏上千米的地方完成約30平方公里的探測作業。
記者看到,“潛龍二號”和“潛龍三號”如一對雙胞胎,外形和體重幾乎都一樣。劉健說,兩者均可在復雜的地形下運行,“潛龍三號”是在“潛龍二號”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升級。
“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領隊韓喜球,曾在印度洋海域從事深海熱液多金屬硫化物資源調查和研究多年。她表示,“潛龍三號”的研制,將使海底資源探測能力如虎添翼,將顯著推進我國海底資源探測進程。
多種潛水器將協同下海作業
“潛龍二號”“潛龍三號”都是中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自主水下機器人。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介紹,“潛龍”家族的主要目標,是對深海資源進行大范圍精細探測,更好地為大洋資源勘查和深海科學調查服務。未來,“潛龍”家族規模將更大,工作模式將是多臺協同水下作業。
除此以外,“潛龍兄弟”不僅可以相互抱團,還可以與“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系列無人有纜潛水器等其他“龍家族”合作。“蛟龍”號、“海龍”系列適合定點或小區域精細作業,“潛龍”系列的活動范圍更大,其相互配合,能提升作業效率和水平。
據悉,今后,一船同時帶“潛龍”“海龍”出海的航次安排會經常出現。人們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服務于深海探測的“蛟龍”號新母船建成后,將同時搭載“蛟龍”“海龍”和“潛龍”出海。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