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截至3月25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6.2公里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208.1公里、遠地點高度224.3公里),整器結構完整,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
對此,專家表示,我們普通人根本不需要為航天器再入這樣的事憂心忡忡。天宮一號等航天器再入時,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劃過美麗星空。
在距離地球表面300km~1000km的近地軌道上,運行著空間站和各類衛星等航天器。這些航天器在完成自身使命或報廢失效后,都將離開運行軌道并最終再入大氣層。最近大家頗為關注的天宮一號目前就處于這種軌道衰減階段。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先后與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進行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為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歷史使命,自此進入軌道衰減期。
當然,天宮一號可不是流星或者隕石,相對于隕石這樣的自然天體,我們能夠通過地面測控系統精確地測量出天宮一號的運行軌跡,通過計算精準預測出它的再入速度和再入角等信息。同時,天宮一號的構型及組成是已知的,我們能夠計算和仿真出天宮一號進入大氣層之后每一步的燒蝕、解體的情況。
世界各地的宇宙機構和團體正在持續對其進行觀測。
歐洲航天局(ESA)的最新分析結果顯示,“天宮一號”將于3月31日至4月2日期間重返大氣層,屆時,“天宮一號”將基本燃燒殆盡,其殘骸可能墜落到地面。殘骸可能墜落的地點覆蓋北緯43度至南緯43度的廣大區域,幾乎整個日本列島及美國華盛頓等主要城市均在該范圍內。
不過,歐洲航天局同時表示,殘骸擊中人的幾率相當于“1年內被雷電擊中幾率的1000萬分之1”。該機構及美國的有關團體等正在繼續進行觀測,以掌握“天宮一號”重返大氣層的確切時間。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26日刊登文章稱,由于高空大氣層摩擦力的拖累,天宮一號的高度將逐漸下降,接觸的大氣密度越來越高,造成力度更大的拖拽,結果使之進一步下墜,軌道飛行速度繼續放慢,這一過程被稱為軌道衰變。
文章稱,以這一速度飛行,大氣摩擦力會產生大量的熱。不過天宮一號缺乏隔熱手段。美國航空航天公司說,除了高熱,空間站接觸的大氣越來越厚,速度開始迅速下降。減速會產生高達重力加速度10倍的載荷,造成該航天器開始解體。
該空間站上脫落的大部分小部件會被摩擦產生的熱焚毀,不過專家估計有些部分會在烈火中幸存下來,墜落地面。靠近地面時,大氣密度大,空間站的殘余部件會大大減速和冷卻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天宮一號不過是已經(受控或不受控)墜落地球的其他物體的一個零頭。
報道稱,鑒于它是一個空間站原型,天宮一號作為一個航天器來說都不算大,更別說作為空間站來說了。它的重量不過是俄羅斯空間站“和平”號120噸重量的7%。據歐洲航天局說,2001年墜落的“和平”號是從太空墜落的最大人造物體。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