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成果:血液中凝血酶實現精準檢測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智能所吳正巖和張嘉團隊設計出一種高靈敏度的適配體傳感器,可以實現對血液中凝血酶濃度的精準
2022-04-01 16:31:56 -
新型多孔納米顆粒可引導干細胞形成骨骼 有望在再生醫學領域“大顯身手”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0日報道,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水穩定二維共價有機框架(COF)納米顆粒,可以引導人類間充質干細
2022-04-01 16:31:13 -
研究發現至少兩種魚能完成1到5以內加減1位的計算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31日發表的一項動物行為研究,斑馬擬麗魚(慈鯛魚的一種)和珍珠公式魚能完成1到5以內加減1位的計算。科學家認為
2022-04-01 07:48:27 -
NASA稱俄羅斯仍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運行時間延長至2030年
據TheVerge報道,盡管美俄之間的關系不斷惡化,但據美國宇航局(NASA)稱,俄羅斯仍在考慮將其對國際空間站的參與延長至2030年。然而,俄羅斯
2022-04-01 07:40:07 -
南極洲降雪之后的熱浪讓科學家擔心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通過世界上一些最寒冷地區的冰山融化和冰川融化的圖像來警告我們全球氣溫的上升。盡管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陸,但它一
2022-04-01 05:32:14 -
藍色起源第四次太空游:6名游客抵達太空邊緣 包括一對企業家夫婦
北京時間3月31日21時59分,貝索斯創立的藍色起源公司使用新謝潑德火箭順利將6名太空游客送入約100公里高的軌道,這里處于大氣層與太空界限的卡
2022-03-31 22:47:26 -
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任務順利完成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已于北京時間3月31日18時40分受控再入大氣層。飛船絕大部分器件被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
2022-03-31 20:44:40 -
研究人員用碳涂層鎳陽極取代了燃料電池中的貴金屬材料
在3月21日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不含任何貴金屬的燃料電池。若能順利實現商用,其有望加速高
2022-03-31 19:45:30 -
科學家解開柔軟液滴如何侵蝕堅硬表面的謎團
由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首次研究揭示了液滴有能力侵蝕堅硬表面的原因。這一發現可以幫助工程師設計出更好、更耐侵蝕的材料
2022-03-31 17:48:07 -
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101:太陽耀斑(無線電通信中斷)
太陽耀斑是來自太陽的大型電磁輻射爆發,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突然爆發的電磁能量以光速傳播,因此對地球暴露在外層大氣的陽光照射
2022-03-31 16:56:19 -
NASA太陽動力學觀測站捕捉到強大的X級耀斑
太陽在2022年3月30日爆發了一個重要的太陽耀斑,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點35分達到高峰。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陽動力學觀測站(SDO)不斷觀察太
2022-03-31 16:53:21 -
研究結果: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研究有新見解
德國亥姆霍茲RNA感染研究所(HIRI)和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科學家們現已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用于分析和影響艾滋病病毒(HIV)生命周
2022-03-31 16:36:52 -
哈勃觀測到極為遙遠的“晨星” 質量超過太陽的50倍
英國《自然》雜志30日報告了哈勃空間望遠鏡對一個極為遙遠的單星或恒星系的觀測情況,其約在大爆炸后9億年。這一發現比過去類似系統的觀測
2022-03-31 16:36:07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神秘的星系際環
天文學家們近日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星系際環,這可能是首次發現此類射電環。這個巨大的射電環潛伏在銀河系和一個鄰近的星系之間,發現者認為它可
2022-03-31 15:52:45 -
哈勃助力科學家獲得更多有關球狀星團的信息
球狀星團通常比疏散星團要大得多,而且被緊密的引力所束縛。它們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人口數量則從數萬到數百萬不等。密集的恒星之間強烈的引
2022-03-31 14:51:28 -
科學家發現新空間天氣形式:超高速電子雨
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形式的空間天氣--從輻射帶沉淀到大氣中的超快電子雨。該研究小組稱,這些事件可能會影響衛
2022-03-31 13:44:57 -
新研究表明混凝土中加入舊輪胎橡膠可使其更堅固、耐熱
一項新研究表明,舊橡膠輪胎可以被用來制造更堅固、更耐熱、更有彈性的混凝土。通過使用含有舊輪胎的混凝土作為住宅樓板,在經歷了數年的監測
2022-03-31 11:46:08 -
科學家揭開了須鯨口中隱藏的“秘密”
北京時間3月3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近日揭開了隱藏在座頭鯨和南露脊鯨鯨須板中的秘密。須鯨沒有牙齒,全靠這種梳子狀的結構進食。而
2022-03-31 11:46:07 -
人類在接下來1萬年間會發生哪些變化?
北京時間3月31日消息,人類是歷經40億年進化后、近乎奇跡般的成果。從雅琴海中能夠自我復制的分子,到寒武紀深海中的無眼魚,再到黑暗中匆忙躲
2022-03-31 11:42:39 -
江西首次發現4.38億年前最古老真盔甲魚類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碩士生山顯任在研究員蓋志琨、趙文金聯合指導下,于《亞洲地球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該研究團隊志留
2022-03-31 10:34:22 -
挑戰諾獎理論?今日《自然》提出大范圍DNA修復新理論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在“DNA修復機制”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三位科學家。作為遺傳信息的基礎,DNA分子需要保持結構完整,才能讓生命存活
2022-03-31 10:38:34 -
接近70%理論極限 新技術有望催生輕質高效硅光伏電池
荷蘭和英國科學家借助一種納米紋理結構,使薄膜硅光伏電池變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強了其吸收太陽光的效率。實驗結果表明,采用新方法設計出來的薄
2022-03-31 10:37:06 -
研究顯示人工甜味劑可能會導致更高的患癌風險
人工甜味劑通常被用于包裝食品和飲料中的糖的替代品。這些人工制作的物質的分子結構跟蔗糖相似,因此它們的味道跟蔗糖一樣但熱值明顯較低。于
2022-03-31 09:54:24 -
科學家在研究牽牛花時發現苯甲醛分子配方 有望帶來改進的櫻桃口味
根據一項新研究,你在糖果和蘇打水中享受的那種櫻桃味很可能是在遠離櫻桃樹的實驗室里通過研究植物發現的芳香和風味化合物的組合。它和杏仁提
2022-03-31 09:36:23 -
天文學家使用哈勃發現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的恒星系統
據TheVerge報道,由于哈勃望遠鏡和一個巨大的星系團,天文學家們迄今為止所見過的最遙遠的恒星--或者可能是兩顆恒星--剛剛被揭示出來。天文學
2022-03-31 09: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