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代君
近日,各路媒體的新年獻詞迅速在手機上刷屏。
(相關資料圖)
其實,人們在病中、在生活陷入困窘時,還是需要精神營養,需要正能量的。舊歲將除,新年將至,人們總是在回憶和希望中辭舊迎新。在這個時間節點,人們也總是希望看到國家或者單位、媒體說些什么。
一年的回望,勾起人們的是回憶共享。比如2022年,我們被封控了幾回,有幾個五天?進入12月,我們看到了多少醫院告急、2020年醫院里一床難求場景重現?但我們還是希望看到那道光,看到夢想還在,許許多多的人依然滿懷希望,逐夢前行。
回憶里有艱辛,也有溫暖。2022年,我們看到重慶山火中,消防隊員的英勇無畏,看到志愿者組成的摩托車隊,源源不斷地往山上送物質和礦泉水。整條進山的路上,都是撼動天地的重慶摩托大軍。一聲又一聲馬達聲響起,在山間樹林雖然聽得刺耳,但在場的人無不感動。8月底,各大社交平臺幾乎都被重慶市民道謝、送別云南消防隊員的視頻刷屏。
蘇正民在越西縣第二中學講授開學第一課
圖片來源:長江日報
來自大涼山的彝族小伙,大學畢業論文致謝寫了6000余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畢業生蘇正民,15歲時父親積勞成疾不幸去世,他因家庭貧困而輟學。輟學后,當地政府為他辦理了低保,提供助學金,讓他得以重返校園。大學期間,他獲得了免息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等一系列政策幫扶。得益于黨的民族政策,讓他從一個放羊娃成為一名大學生,他將內心的感激匯聚在了畢業論文6000多字致謝中。
走出大山反哺大山,畢業后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老家——四川大涼山支教,用責任為山里娃播種希望,鼓勵學生:只要努力,大家可以擁有更好的未來。這樣的青春壯美而有力量。
有人說,人生只活幾個瞬間,其間包含幾段辛酸。真實的記憶是刪不掉的。我要說,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天。回憶不是為了沉淪,而是希望不滅,理想不眠。
你我的命運從未如此與國家命運生死相連,你我的歷史從未如此與世界歷史緊密相繞。
2022年就要過去了,對有些人來說,一言難盡又無話可說,稀里糊涂又驚心動魂。絕大多數人挺過了這個冬天。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春天終將回饋每一個在冬天里的抱薪者、堅守者、發光者。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評論】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1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
頭條 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