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九派新聞評論員 木姍
近日,一起因贈藥引發的糾紛引發網友熱議。浙江杭州一名女子贈送感冒藥給鄰居男子,女子自身也已患病,在贈藥當日因身體不適而略有延誤,卻遭男子上門踹門辱罵。根據當地公安局發布的通報,該男子已認識到錯誤并以道歉信的形式向該女子致歉。
受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影響,最近一段時間很多被感染的人都面臨暫時性的藥物短缺,因此許多地區都在倡導鄰里互助、藥品共享,一方面可以通過社區微信群等方式實現近距離的互助共享,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社交平臺上線的抗疫互助功能實現同城互助。許多熱心人士通過免費贈藥給有需要的人收獲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樂,許多患病之人也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及時獲取了急需的藥物。如此“一來一往”本應漸漸形成樂于助人、守望相助的良好社會風氣,但像諸如“女子贈藥反遭鄰居辱罵”這樣的事件,不僅傷害了當事人的感情,也給許多本想參與贈藥互助的愛心人士“潑了一盆冷水”,“現實版‘東郭先生’、農夫與蛇”“好人難當”……不少網友表達著憤怒與失望。
無償贈藥本就不是什么“理所應當”的行為,該女子出自一片友善互助之心給鄰居男子提供幫助,無論過程如何,這名男子都應心存感激,因一點誤會和延誤就莽撞行事、惡語相向,完全不體恤贈藥女子自己也尚在病中,該男子的確需要誠懇道歉并深刻反省,不僅要對當事女子道歉,也要對千千萬萬“寒了心”的愛心人士道歉,應勇于為自己因一時魯莽而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擔負責任,知錯能改亦為時不晚。
在此糾紛之外,贈藥互助仍有不少隱憂。盡管贈藥是“送溫暖”的愛心之舉,很多人也愿意分享家中多余的藥物給需要幫助的人,但一些顧慮也因此產生,例如是否會暴露個人地址等隱私信息、受贈人服藥后出現不良反應是否需要擔責等等。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考慮到保護自身是人之常情,就像從“見義勇為”到“見義智為”,最終都是追求“雙贏”。關于保護個人隱私方面,雙方可以約定方便到達的公共場所完成藥物的傳遞,社區也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藥物流轉置物架等方式方便小區居民捐贈、獲取藥品。關于贈藥是否需要“免責聲明”方面,有律師表示,像免費贈藥這樣的情誼行為,除非是贈藥人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況,受贈人即使服藥后有不良反應,贈藥人也不承擔法律責任。
無論如何,互幫互助的善意都彌足珍貴也需被善待,每個人都有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幫助的能力也有需要被他人幫助的時刻,助人者常懷友愛之心,受助者常懷感恩之心,讓溫暖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切莫寒了他人的熱心。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評論】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6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5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
頭條 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