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據西部決策報道,近日,遼寧大連一網友在個人社交賬號上發文質疑順豐“監守自盜”,引起廣泛關注。
該網友表示,“今晨收到了朋友從老家寄來的快遞,里面原本有一盒兒童退燒藥‘美林’,打開發現泡沫箱被掏出了一個洞,外包裝也有破損,破損處用順豐膠帶重新粘貼了,‘美林’也不翼而飛。”
23日,順豐客服回應稱,“我們這邊會作出相應的處理,會去調取監控,我們也已經在進行公關處理了,以后也會對藥品包裝更嚴密一點。”
【資料圖】
九派新聞注意到,近期,退燒藥在郵寄過程中出現“意外”,并非個別現象。
據浙江電視臺“小強熱線”消息,杭州市民楊先生的弟弟“陽”了,楊先生便快遞了幾盒退燒藥給弟弟。又因擔心時效問題,決定取消配送,自己送過去。沒曾想快遞員退回的包裹里沒有藥品,而是一件黑色外套。
有網友稱,自己網購的‘布洛芬’收到時只有兩件不明物體和一張說明書;還有網友稱,給親戚寄的了止咳藥和撲熱息痛藥,親戚收貨時卻沒有撲熱息痛藥......
對此,光明網發表評論稱,當前退燒藥是緊俏貨,稱得上奇貨可居,如果個別人打退燒藥的主意,將他人網購或郵寄的退燒藥據為己有,則需警惕。原因很簡單,此事關系到行業形象,也關乎人民健康。
但也不能因為出現了退燒藥丟失情況,就污名化所有的快遞小哥。就事論事,快遞中的退燒藥“走”丟了,查出是誰的問題誰就該承擔責任。
此類風波已演繹為公共事件,不能不了了之。有關部門在加強監督的同時,也需要快遞行業完善內部管理,通過優化流程,確保快遞平安抵達用戶手里。無論是藥品還是其他物品,都不能丟失,這是行業底線。
【來源:九派新聞綜合西部決策、浙江電視臺“小強熱線”、界面新聞、光明網、當事人社交賬號等】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3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
頭條 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