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育兵
“干了16年環衛,從沒領過低溫津貼。”遼寧省丹東市53歲的環衛工人劉月欣說。當日,當地最高氣溫已經零下,最低溫度在零下15攝氏度左右。近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大風降溫預報,受較強冷空氣影響,大部分地區氣溫將持續偏低,南方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有望突破同期歷史極值。隨著多地開啟“速凍”模式,低溫津貼的話題再次受到關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冬至將至,三九將正式開啟,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將逐次呈現。民間順口溜說,“一九二九懷中插手,三九四九凍死老狗。”在如此嚴寒的季節里,許多人都愿意貓在房間里,不愿出門。然而,有一些人卻仍必須在這樣的寒冬進行戶外勞動。
環衛工就是這樣的工種之一。“不管多冷,都要上班,特別是遇上下雪天,需要清掃積雪,工作量就更大了。”劉月欣說,環衛作業每天兩個班次,每個班次的戶外作業時間在6小時左右,丹東冬天的最低氣溫接近零下30攝氏度。由于環衛的特殊性,他們往往是夜里工作,這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候。所以,要想知道冬天究竟有多冷,環衛工的感受最深。
高溫作業有高溫津貼,低溫作業者有沒有低溫津貼呢?答案是肯定的。根據國家《低溫作業分級》有關規定,工作環境平均氣溫等于或低于5攝氏度的作業,即屬于低溫作業。然而,與高溫津貼在《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中有“從事高溫作業的,依法享受崗位津貼”的明確規定不同,關于低溫津貼,國家層面并沒有專門規定,只是在2004年起施行的《最低工資規定》中提到,低溫津貼不作為最低工資標準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
低溫津貼如何發放之所以沒有明確標準可能與地域性有關。我國疆域遼闊,南北跨度極大,有的地方一年四季溫暖如春,有的地方季節差異顯著。但可以肯定的是,低溫津貼是用人單位給予低溫作業勞動者的法定勞動津貼,屬于工資的一部分,不能用實物進行代替。也不能因為缺乏專門性文件進行明確,低溫津貼就年年呼吁,年年“遇冷”。
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經對此作出了探索。早在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就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零下25攝氏度以下高寒天氣室外連續作業4小時以上,勞動者可領取每個月230元的高寒崗位津貼。近年來,哈爾濱市、吉林省也都發布了相關規定,對低溫津貼標準、發放時間進行了明確。
需要注意的是,低溫津貼是對艱苦勞動條件的一種補償機制,與是不是標準化就業和典型勞動關系沒有太大聯系。換言之,“點工”,即建筑等行業存在的日結工、短期工,外賣小哥、快遞小哥也符合享受低溫津貼的條件,相關企業應根據有關規定,給予他們相應的關懷和保護。
2015年修訂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已將“低溫”列為職業病危害因素之一。因此,除了發放低溫津貼,也要從更多方面對低溫作業者予以關愛,比如改善工作條件,增配取暖設備,提供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調整低溫作業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加大班次輪換、減輕勞動強度等。
不論如何,低溫津貼不能再“遇冷”,要讓其切實溫暖戶外勞動者。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9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
頭條 2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