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臺北市立動物園向九派新聞確認,大熊貓團團于今天下午1點48分因癲癇病逝。
醫療照管團隊給予抗癲癇藥物。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資料圖】
據臺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團團自11月17日晚間突發癲癇,整晚發作四次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及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藥物并徹夜守候。
其官網描述,11月17日早,團團蘇醒后,保育員及獸醫發現,團團精神欠佳,對食物提不起興趣,肢體明顯無力,連保育員呼喚它也沒有太大反應。
當天下午4點41分,團團突然發癲癇,獸醫及時抵達,針對團團癲癇發作進行醫療,醫療照管團隊同時和醫療顧問團及大陸專家取得線上聯系。因團團在短時間內數次發作癲癇,醫療照管團隊后續以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并徹夜留守,監測團團變化。晚間7點33分后,團團未再發作癲癇癥狀,并在鎮定藥物作用下入睡休息。第二天早上蘇醒后,團團開始嘗試起身活動,但肢體仍使不上力。
11月18日早,團團嘗試起身活動,但肢體仍使不上力。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據臺媒報道,11月19日凌晨,團團癲癇再度發作3次。早上“團團”好不容易蘇醒后,一直趴著休息,身體非常虛弱,完全無法進食。根據CT及生理指數研判,“團團”的病況已不可逆,即便想辦法讓其從深度麻醉中蘇醒,“團團”也難再有品質地自主生活,因此,醫療照管團隊在百般不舍的痛苦中,仍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下午1:48分,團團心跳停止,不再繼續痛苦了。
11月19日下午3點,臺北市立動物園就此召開新聞發布會進一步說明情況。
臺北市長柯文哲在社交媒體發文向團團告別,“謝謝團團十多年陪著許多臺灣人成長、歡笑,臺北市立動物園因為你更豐富美好,我們的記憶也是。”
獸醫為團團注射藥物。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大熊貓團團出生于2004年,是第一批在國外出生并回國的大熊貓華美的第一只幼崽,是中國大陸贈送給臺灣省的一對大熊貓中的雄性熊貓。團團是通過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現場的“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活動投票產生的乳名。
九派新聞記者 裘星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9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
頭條 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