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13日訊(記者趙家新)偶然發現沿河大道集家嘴公交站附近的空中界牌上的“硚”字寫錯了,市民廖聰在留言板上留言,希望能改過來。10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現場探訪發現該錯字已經改好。
界牌上的錯字被市民廖聰發現。廖聰提供圖
(資料圖)
更換后的新界牌。記者趙家新 攝
他建議將黃孝河與機場河連通,打造漢口版“清明上河圖”,被認為符合提升漢口片區整體水環境的需求,在目標上和我市正在施行的黃孝河—機場河流域綜合治理高度一致。他建議根據環境和時間變化,將巡司河黃孝河部分河段恢復明渠,獲得肯定,認為和擬訂中的規劃方案很一致,相關部門回應已制定方案,目前正在施工。記者梳理廖聰在留言板上的留言發現,他是一名90后醫生,先后用4年多的時間在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留言136條,關注武漢城市環境和交通建設等方面,過半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
連通兩河打造漢口版“清明上河圖”
還沒有完全改造好的黃孝河明渠已經初現波光粼粼。記者趙家新 攝
廖聰是一名90后,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醫生。身為武漢人他一直都很關心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有感于近年來的武漢發展越來越快、變得越來越美,廖聰積極將自己的一些想法通過留言板提出建議,希望武漢的城市環境變得更加美好。
2021年7月,廖聰參考楚河治理方案,建議借鑒楚河改造的成功模式,把黃孝河、機場河在結合具體走向的基礎上,實行徹底聯通,希望水務局能超前謀劃,盡早實施,打造漢口版的“清明上河圖”。水務部門認為廖聰提出的建議符合提升漢口片區整體水環境的需求,在目標上和武漢市正在施行的黃孝河-機場河流域綜合治理方案高度一致。
改造后的巡司河活水公園U型灣處,綠化面積約12.6萬平方米。記者詹松 攝
廖聰據此還提出另一條建議。他認為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為改善居住環境和交通條件,黃孝河京廣鐵路以南、巡司河武泰閘至解放閘段明渠先后改為暗涵。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強烈,讓已加蓋的暗涵恢復歷史,變成明渠,符合當前的發展需要。水務部門當時表示,前期水務局也有研究,相關方案還未對外公布,但廖聰的建議正好與之契合,水務部門正在完善流域治理規劃方案,包括暗涵改明渠方案。
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兩條河的相關改造工程正在進行中。10日上午,記者來到黃孝河明渠改造永旺段看到,相關改造設施已經完工,正在進行最后的岸上施工。在萬國摩托車市場附近的黃孝河邊上,基礎步道已經建好,路燈也安裝了。附近市民邱先生說:“期待改造盡快完工,那樣我們就可以在河邊散步,希望可以乘船到黃陂。”
廖聰說,明清時期,常有文人墨客乘船從黃孝河抵達黃陂后湖,船上擺上幾樣小吃,品嘗幾杯美酒,沿途蓮葉飄香,偶爾有水鳥出沒。“如果將來我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從黃孝河乘船到后湖,那該是十分美妙的體驗,想到這一點,我就想到了‘清明上河圖’。”
醫科大學生多條交通“專業”建議獲肯定
除了城市環境方面,廖聰更多地關注交通領域,記者梳理發現,他的136條留言中,涉及交通方面的超過三分之二。
一個學醫的大學生為什么能夠提出比較專業的建議?廖聰說,他有時候喜歡看交通地圖,有時候會在途經一些地方時仔細觀察,從而在分析后提出自己的看法。
廖聰告訴記者,他出門碰到擁堵情況會希望交通更便利更暢通,所以他利用業余時間研究如何讓道路規劃設計更加合理,從體驗者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自己的建議能為武漢交通發展出一份力,讓包括自己在內的武漢市民出行更暢通。
“我乘車經過一些堵點時,經常會想,如果這里將來改造,怎么樣才會盡可能減少擁堵,然后回家后參照地圖和成熟公開的設計方案,結合武漢道路特點提出自己的建議。”
2020年南泥灣大道改造即將啟動時,廖聰曾建議將其與東西湖高架連通,防止出現類似青菱立交的堵點出現。2021年白沙洲公鐵大橋即將開工時,廖聰提出了自己的幾條建議,希望能盡可能利用已有道路,在可能出現堵點的地方建設連接點。
記者注意到,針對廖聰關于南泥灣大道改造的建議,相關部門認為擬實施的建設方案與廖聰的建議一致。而廖聰所提的白沙洲公鐵大橋幾點建議,與白沙洲公鐵大橋及兩岸接線工程相關規劃中的幾個節點驚人類似。
廖聰告訴記者,之所以幾處節點的建議能和規劃中差不多,是因為他多次經過白沙洲公鐵大橋即將連通的幾處道路后,一直在考慮如果將來在這幾處節點被堵住了,從哪里著眼才能更好地通行,參照了其他一些優秀設計方案后他提出了建議。“沒想到和規劃中的道路連通節點這么吻合,從這里可以看出,市民出行體驗認真思考后,也能提出好建議。”
除了環境和交通,廖聰在逛街時也會細心注意一些小問題。11月初,他在臨江大道游玩的時候,發現大橋文化長廊中疑似有誤,廖聰便在留言板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正在了解情況,如果確實有誤將研究如何彌補,但考慮到這里已經屬于藝術品范疇,如何采取措施還要進一步研究。廖聰表示:“哪怕是小問題,發現了就要提出來,只有這樣,武漢才能越來越美,城市的建設和管理越來越精細。”
【編輯:鄧臘秀】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3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