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大學畢業后,我在成都撿了3年垃圾。”對于28歲的李竇(化名)來說,撿垃圾成了習慣。回想起第一次撿垃圾,李竇記憶猶新,他說,“2019年9月的一天晚上,我提著垃圾袋、拿著鑷子,一次次拾起路上的垃圾,路人用異樣的眼光打量我。”
年輕人在景區撿垃圾。圖/受訪者提供
李竇是浙江寧波人,從四川大學畢業后,留在成都,從事青旅行業。他告訴九派新聞,“在青旅,我負責組織活動,比如玩狼人殺、看電影、做飯,把年輕朋友組織起來,撿垃圾是其中一種。”
李竇表示,從2019年9月開始,他在公眾號等平臺發起活動,征集一起撿垃圾的人。“剛開始,一期撿垃圾活動最多10人參加,最少時只有2人。”漸漸地,李竇發現城市垃圾有專人清理,繼而轉向戶外撿垃圾。2021年10月起,依靠志愿者網站的宣傳,越來越多學生加入其中。
活動參與者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年輕人撿垃圾,不僅沒有報酬,還需支付一定的報名費。“組織撿垃圾,周末會進山一整天。景區門票、工具費用等,每位報名者收費幾十元。”李竇表示,“剩余部分,除了用作活動經費,會捐贈給當地小動物救助中心。以公益支持公益,才能做得更好、更長久。”
其介紹,目前已組織120余期環保徒步活動,約6000人次參與。其中,進山撿垃圾26期,1000余人次,為山林減負1500余斤垃圾。
談及未來,李竇表示,“撿垃圾時,會遭遇旁人不解的眼光。我們會繼續做下去,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九派新聞記者 馬驍 實習記者 向金莉
【爆料】請聯系記者微信:linghaojizhe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