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武漢連晴超過了10天。
25歲的楊一文租住在離武昌火車站不遠(yuǎn)的一個小區(qū)里。16樓那間9平方米的臥室,在4間臥室里是朝南的一間。陽光照進(jìn)臥室,灑在床上、地上、柜子上和寵物貓奶糖灰色的毛發(fā)上。
在離武漢1200多公里的山西大同老家,這個時候霜已經(jīng)下了。站在窗前的陽光里,楊一文感覺暖洋洋的,就像他今年4月來武漢時一樣。
【資料圖】
他時不時看看手機,看有沒有人下單。今年4月下旬開始,他開始給人上門做飯,新客戶會從某平臺上“武漢上門做飯”的賬號里找他,回頭客會在微信里“微”他。
楊一文在超市給客戶代買菜。記者田巧萍 攝
不得已的選擇
11月4日,長江日報記者約好上午10時去楊一文住的小區(qū)采訪,到了約定時間,一周前請他上門做過飯的女孩打來電話,想請他把飯做好,中午11時50分送到她住的地方。
“可以的。”楊一文滿口應(yīng)承下來。女孩開出的菜單是小炒肉、紅蘿卜絲、清炒白菜。她委托楊一文代買菜。微信里溝通完,已是10時20分了,時間真是太趕了。
楊一文火速出門,下樓到小區(qū)門口的一個生鮮超市買了一棵黃心白菜、一根紅蘿卜、兩個青椒、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花了23.4元。他隨手把收費小票拍下來發(fā)給女孩,女孩立馬把錢轉(zhuǎn)了過來。楊一文小跑著上樓,先把米飯煲上,再來洗菜洗肉,切菜切肉。
楊一文和女友與其他3個男生租住了一套四室一廳的房子。廚房里的一只小電飯鍋、一個小鐵鍋、一把鍋鏟,是他給自己和朋友做飯用的。近一個月,他上過門的一些回頭客請他在家里做了飯送去,這套廚具派上了大用場。房東留下的灶具火頭很小,灶臺上的油鹽醬醋和辣醬都是家庭小份裝的,“這些都是我自己做飯用的”。
白衛(wèi)衣、白哈倫褲、白棒球帽、白球鞋,25歲的楊一文身高178厘米,不論是匆忙地在小區(qū)里跑出跑進(jìn),還是站在灶臺前,都是時尚帥氣的小伙。3個菜,每個菜他都會習(xí)慣地顛鍋。這一招,透出廚師的印記。
2015年,正在職高學(xué)習(xí)編程的楊一文輟學(xué)了。以種菜為生的父親肝病加重,干不了活,還要花錢看病,他付不起學(xué)費了。楊一文在大同一家酒店當(dāng)了十幾天的服務(wù)生,后去廚房跟一個遠(yuǎn)房親戚學(xué)習(xí)做菜。“總要有一門手藝,將來去哪里都能找到事做,再說廚師收入也不錯。”跟人學(xué)習(xí)花了3年時間,父親在這期間病故。后來,他就一直在酒店當(dāng)廚師。
休假的時候,楊一文會從山西坐車來武漢看女朋友,直到今年4月他辭了老家的工作來到武漢。女朋友畢業(yè)了,留在了武漢。他就想著在武漢開一家小飯館,專門做自己最拿手的山西特色面食。
上門做飯是楊一文不得已的選擇。因種種原因,開飯館的事并不順利。房租、生活費都要女朋友出,楊一文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可不可以暫時做點什么?和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樣,楊一文習(xí)慣到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平臺上尋找答案。他在網(wǎng)上看到有人上門給人做飯,就用女朋友的賬號發(fā)布了自己上門做飯的信息,當(dāng)天就有人下單。
每到一個新客戶家里,楊一文第一件事是熟悉廚房。楊一文 供圖
楊一文清楚地記得,那天是4月18日,一個租住在南湖的女孩下的單。到了那里,楊一文才知道,這是一個在武漢工作的年輕四川女孩,過生日,要搞一個生日家宴,共有7個人來。楊一文帶著女孩去市場買了基圍蝦、雞、魚、肉和青菜、調(diào)料,花了300多元。
從上午忙到中午,楊一文做了10個熱菜和幾個涼菜,全部是麻辣味。8個年輕女孩吃得很嗨,剩下的至少還可以再好好吃一餐。
下午近3時,楊一文收拾好廚房,接過女孩遞過來的128元工錢。女孩對他說:“我還會找你的!”后來,這樣的家宴,女孩又請楊一文來做了一次。
“聽她們談話,8個女孩都是四川人,平常也很難聚在一起。”楊一文的收費標(biāo)準(zhǔn),是參照網(wǎng)上別人的標(biāo)準(zhǔn)制定的:三菜一湯36元,在此基礎(chǔ)上,多一個菜加10元。代買菜加10元,超過5公里通勤要補貼。
4日中午,楊一文將那個女孩要的3個菜和一碗米飯裝進(jìn)餐袋,時針已指向11時16分。“我要打車去了,否則不能在11時50分送到。”
“看,11月份我都接了10單了,天天都有單。”送完飯回來坐公交車,楊一文喜滋滋地說:“我上門做飯的錢可以開銷房租和生活費,女朋友的錢可以存下來了。”這一單,他收了46元(三菜一湯36元+代買菜10元),為了趕時間打車花去11元,最后賺了35元,時間從上午10時10分收到訂單算起到下午1時05分坐公交車到家。
晚上,楊一文又去司門口一個熟客戶家里做了四菜一湯,除去通勤費,賺了40塊錢。“這個客戶留我一起吃飯,我還是回來了,女朋友還等我一起吃飯呢。”楊一文晚上回到家時,已過了晚上8時。
想吃一口家的味道
楊一文在租住屋樓下的超市給客戶代買菜。記者田巧萍 攝
今年10月28日,23歲的荊州女孩王鈺(化名)以“逗你玩兒”的名字,在網(wǎng)上發(fā)布了一條“上門做飯”的信息。她綜合網(wǎng)上類似的定價,給自己定了一個收費標(biāo)準(zhǔn):三菜一湯58元(適合2-4人食),4-6菜78元(適合5人左右),7-10菜138元。她特別標(biāo)明,如果是10個人以上,還是去餐館,因為“我做不過來了”。
上午10時28分發(fā)布了信息,王鈺中午就接了第一單:晚餐,三菜一湯。“隨后,她接了3天的單,“沒有一個人說我的定價貴的。”
請人上門做飯,地點是自家的廚房,食材、調(diào)料是自己買的,上門的人只是出了勞力和技術(shù)。楊一文觀察到,請他上門做飯的,大多是外地在武漢工作的年輕人,年齡在20歲到30歲之間,他們不會做飯。還有就是帶著幼子的媽媽,她們不會做或者沒有時間做寶寶餐,請月嫂價格貴,于是不定期請人上門做寶寶餐。
10月底,一對租住在盤龍城的情侶聯(lián)系到楊一文,幾近哀求:“原來在家都是媽媽包餃子,現(xiàn)在我們很久沒有吃到現(xiàn)包現(xiàn)煮的餃子。你不要嫌我們這里遠(yuǎn)啊,一定要來幫我們包一次餃子啊!”
從租住的瑞安街到盤龍城,坐地鐵要一個半小時,但楊一文的心被這對情侶對家的渴望軟化了,他還是接下了這一單。
上午11時30分碰面后,楊一文帶著這對安徽來的情侶去買面粉,買肉,買白菜,買大蔥。“那感覺真的有點像家長帶著孩子去菜場。”年紀(jì)比這對情侶年紀(jì)還小的楊一文感到有些恍惚,他內(nèi)心給自己點了個贊——這趟太值了!
和面、調(diào)餡、搟皮、包餃子,這對情侶全程參與,就像他們在安徽老家包餃子時一樣興奮。當(dāng)熱氣騰騰的餃子上桌時,已經(jīng)到了下午2時30分。他們感謝楊一文,“今天像個家了。”
楊一文用的是家常最基本的調(diào)料:油、鹽、醋、醬油,蔥、姜、蒜,干辣椒、花椒粉,最后再加上雞精。他說,“我從來不放味精,很多家庭也是不放味精的啊!”
在星級酒店和飯店都干過的楊一文,經(jīng)常將自己現(xiàn)在上門做飯與過去在飯店做飯相比,比來比去,發(fā)現(xiàn)沒有可比性。“飯店的調(diào)料幾十種,工序好復(fù)雜。比如飯店做青菜也過油,上門做飯哪能這樣嘛。”
“我給他們做的,都是簡單的家常菜,味道肯定沒有飯店里的豐富,他們看重的其實還是一口家的味道。”楊一文說。盡管是在出租屋里,飯鍋里升騰起的熱氣和屋子里漂浮的飯菜香,那是一個家最平常的味道。
沒辦法吃個好飯
王鈺的收費每單比楊一文高20元。在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平臺上,上門做飯的定價基本上是在楊一文和王鈺的收費之間。也難怪,他們在發(fā)布上門做飯信息前,都在平臺上看看別人收費是多少,再來確定自己的收費標(biāo)準(zhǔn)。誰也不清楚最初的那個人這樣定價的依據(jù)是什么。
長江日報記者搜索發(fā)現(xiàn),在某社交平臺上提供“上門做飯”業(yè)務(wù)的有三類人。第一類是私廚團隊,他們往往不只是一個人,自帶餐具上門,多接家宴;第二類是提供包月包年服務(wù)的做飯阿姨或大叔;第三類就是像楊一文、王鈺這樣在平臺上開個賬號接單的年輕人。
在某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每天都有新的“上門做飯”的賬號出來,也有舊的賬號消失。11月5日,在某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這樣的賬號有29個,到11月8日有49個。“本科剛畢業(yè)”“正在備考專八還沒工作”“有十年的廚師工作經(jīng)驗”……根據(jù)賬號主頁的相關(guān)信息以自拍照片等判斷,這些賬號主人的年齡多為年輕人(90后)。
“時間價值太低了,我做了3單就沒有做了。”王鈺2019年從商務(wù)英語專業(yè)畢業(yè)后,一直在酒店工作。她最開始在杭州,半年后回到了武漢。因為考駕照也因為酒店生意不好,今年9月王鈺離職了,她想著靠自己的一點積蓄可以過兩個月。但是,計劃沒有變化快,9月份考科目三,駕校教練要她另外再交650元,10月考科目四又要求交1000元。
錢不夠用了,怎么辦?王鈺想著看看能做點什么賺點錢。她第一個看到的是陪診,但因為對這行不熟悉,干不了。網(wǎng)上看到可以上門做飯,她一下子就決定也這么干了。大學(xué)畢業(yè)后,自稱吃貨的王鈺學(xué)會了做飯,朋友們都說她做的飯好吃。
“從發(fā)信息開始,天天有人下單!”王鈺沒有想到自己這么被需要。但是3天接了3單后,她關(guān)掉了某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的賬號,不干了。上門做飯的時間是客戶的飯點,卻是王鈺的工作時間,上門做飯3天,王鈺自己每天都沒辦法好好吃個飯。最為重要的是,每次上門做飯,加上路上的時間都超3個小時,3單共賺了150塊錢。“我在武漢一天的房租就要40塊錢。不能指望上門做飯讓自己在武漢生存下來。”11月1日拿到駕照的第三天,她就去朋友介紹的公司上班去了。
在某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消失的賬號,還有一個是屬于漢陽希希的。這位喜歡做飯的全職媽媽在9月兒子上了幼兒園后,就在網(wǎng)上開了一個“希希美少女上門做飯”的賬號。但她也只做了3天,因為開了3天的幼兒園又關(guān)閉了,她要帶3歲半的兒子。
這是希希放到上門做飯賬號上的圖片,全是她自己做的。希希 供圖
楊一文曾干了3個月的日結(jié)工。“每天比上門做飯多賺差不多100塊錢。”日結(jié)工不干了,他又開始給人上門做飯。現(xiàn)在每天在瑞安街方圓5公里內(nèi)給人上門做飯的他,心心念念的還是開一間小飯館。在小飯館沒有開起來之前,“人不能懶惰,人一懶惰就廢了。”
(長江日報記者田巧萍 通訊員趙心瑜)
【編輯:趙可】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
頭條 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