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趙代君
11月8日,在第23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武漢新聞工作者協會授予長江日報校對組組長王孝林等10名同志2021-2022年度“武漢市十佳新聞工作者”榮譽稱號。
有網友評價說:“校對獲評十佳新聞工作者實在是太罕見了,向獲獎的校對員表示祝賀。校對本是一個最不應該被遺忘的崗位,但往往都被輕視。”
質量是媒體的生命線,校對是報道質量很重要的一環,再好的作品如有差錯,也難以稱為好作品。查錯是校對工作最基本的職責。作為一名校對工作者,天天要面對報紙上的文字差錯,面對記者編輯遺留下的問題,長年累月上夜班,眼睛干澀、熬紅,能堅持下來,靠的是責任、奉獻、學習、合作。
現在中國新聞界非常重視編校質量,從中國新聞獎到省、市新聞獎、一直到報社內部的季度新聞獎、年度新聞獎評選,都要搞審核,每次審核出各種差錯,讓很多作品無法獲獎或無法獲高等級獎項。按規則,錯字、漏字、語法、標點錯誤,就像一鍋粥上的一顆老鼠屎,都算“硬傷”,要么降級要么評不上,無數的新聞人吃過苦頭,留下切膚之痛,有的編輯部送評稿件有文字差錯的占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你說校對重不重要?
把校對工作者推上領獎臺,是很好的示范,體現了對幕后工作者的尊重與肯定。在許多行業,往往是沖在一線的人容易出成績,容易被領導和同事們賞識與看見,而那些支撐部門的同志哪怕是五加二、白加黑,累死累活,別人也未必看得到,“有好事也輪不到”。這樣的崗位因為不容易出成績,不容易評職稱,不容易得到名和利,大家往往避之唯恐不及。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項目、一個家庭,任何一個事業,都是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我們在評價一個人、肯定一個人的時候,我們除了考慮到那些“顯山露水”的人做出了突出成績,要充分肯定之外,是否考慮到那些在幕后嘔心瀝血、辛勤付出而又不為人所知的人群。比如,電視劇除導演、演員之外的編劇、場務、剪輯人員,社區除了書記、副書記、網格員之外的志愿者,家庭里除在在外上班賺錢的人,打理家務、包辦孩子一切的家庭主婦或者爺爺、奶奶……
對于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黑無聞地堅守、付出、有擔當的人,我們就是要讓他們站在聚光燈下,讓他們得到尊重、得到榮譽,成為被人羨慕的人,從而激勵更多的人團結奮斗、向上向善。這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榮譽選擇和正確的價值導向,也是社會進步的文明引領。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8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7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
頭條 2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