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0月24日訊(記者金文兵 通訊員柯志強)10月24日,是2022年國際淡水豚日暨第四屆長江江豚保護日。當天,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聯合武漢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總隊、武漢綠色江城,組織了一場長江江豚保護的“云課堂”。短短一小時,引來300多人圍觀。
長江江豚看到郝玉江主動游過來互動。長江日報記者許魏巍 攝
上午10-11時,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郝玉江博士,講解了長江江豚的保護歷史及進展,重點介紹了江豚的就地保護、遷地保護、人工繁殖研究等保護措施。
郝玉江介紹,在湖北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對江豚進行遷地保護以來,從2010年30頭,到2015年60頭,再到現在已經增加到100頭。這說明,原來懷疑江豚的繁殖能力,是影響其自然種群恢復的主要瓶頸;而實際上,有效減少人類干擾造成的非正常死亡,是促進江豚自然種群恢復的關鍵。
2015年,在湖北監利的何王廟(集成垸)長江故道,2015年從鄱陽湖、天鵝洲分別引入4頭江豚,次年就觀察到有江豚寶寶出生;再加上2017年從鄱陽湖引入4頭、2021年從天鵝洲引入6頭,目前,已觀測到10頭以上江豚出生,使得現有種群達到30頭左右。
此外,在安慶西江還建有一個小的自然遷地種群。
郝博士表示,目前,這些遷地保護區種群數量已達150頭左右,且均能自然繁殖,每年有超過15頭以上江豚出生,遷地保護為江豚初步建立了一個“保種”種群,有利于下一步深化江豚的保護研究。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