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9點,穿好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背包里裝上高倍望遠鏡、手套、螺絲刀和鋁絲——江夏區安山街供電所配電維修員陶遠東又出發去巡視線路了!
行走在安山大街小巷15年
陶遠東開著工程車火速趕到安山街F003號臺區,“有用戶反映說這里有冒火情況,我們利用高倍望遠鏡檢查一下情況,暫未發現異常。后期會加強對線路設備的維護。”他握著望遠鏡解釋道。
(資料圖)
陶遠東是江夏區鄭店街人,2003年12月應征入伍,從事修路架橋、掃地雷排地雷等工作,歷任戰士、文書、班長。2007年7月進入江夏區供電公司作為配電維修員。陶遠東的主要職責是保修和巡視供電線路及設備情況,緊急時也需要登上電線桿搶修。自200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已經行走在安山大街小巷15年了。
這份工作辛苦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2016年夏天,武漢地區遭遇連續暴雨襲擊,江河漲水、街道一片汪洋。江夏地區也出現嚴重內澇險情,及時關停低洼地段的供電設備刻不容緩。
這是對陶遠東和他的工友們的一次重大考驗。他整天泡在水里進行維修作業,一泡就是半個月,導致他膝蓋疼痛并引發風濕。經過簡單治療后,他便再一次投入崗位。“看到萬家燈火都是我們的功勞就很有成就感!”陶遠東憨厚的笑到。
安山所的“小發明家”
陶遠東不僅僅著眼于眼前的工作,還善于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他平時會結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進行鉆研并解決這些問題。有時候凌晨睡著,靈感來了,就會突然跑起來去創新工作室敲敲打打,做自己的發明創造。”安山街供電所副主任全杰說。
2015年,陶遠東發現工友們在登電線桿作業前,都會在登桿腳扣上纏一段鋁絲或者銅絲來防滑,他根據這一現象研制了一款專業防滑裝置。這是他的第一個發明專利。“我記得第一次獲得專利證書是2015年12月28日。當時專利公司打給我,說證書下來了。我趕緊跑到那把證書拿回來,一路上有一種‘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感覺。”
“這是我最得意的發明,杠桿拔釬器。在電力作業時,我們經常需要拔出釘在地下的接地線鋼釬。運用杠桿原理,創新的拔釬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鋼釬的使用壽命。”陶遠東得意地說道。
他回想起當時創造杠桿拔釬器時的情形:2018年11月,他開始設計杠桿拔釬器,一下班就窩在宿舍30平的客廳研究,用切割機、手電鉆、電焊等工具制造杠桿拔釬器,經常被樓下的工友們打趣,“安山所的小發明家又開始勞作了”。
他在創新工作室指著自己的創新發明,如數家珍:有方便取放梯子的車載可伸縮行李架,造價低、操作簡單的嵌入式電纜絕緣包裹裝置,使用電磁原理的自動翻轉座位牌...他的發明獲得了16項專利多項成果已經投入使用,其中6項專利成果在國網武漢市江夏區供電公司內展示。
2019年,江夏區供電公司工會為安山街供電所成立了創新工作室。陶遠東平時熱愛創新的那股勁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身邊的同事,有5、6個志同道合的工友經常和他聚在一起頭腦風暴搞創新發明。
“大家都覺得創新專利很高深只是因為不了解創新是怎么回事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創新創新可以和我們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陶遠東說。
(九派新聞綜合自江夏融媒)
【來源:江夏融媒】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4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