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0月23日訊 22日,武漢招募的一支濕地保護專業志愿者團隊,在沉湖國際重要濕地成立,并開展了首場濕地巡護行動。13家中央和省、市媒體的記者走進沉湖濕地,見證并聚焦了這場非同尋常的濕地保護行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沉湖濕地保護志愿者服務隊成立。記者李子云 攝
22日上午8時許,沉湖濕地薄霧彌漫,水鳥翔集。在改建一新的七壕保護站前,沉湖濕地保護志愿者服務隊成立,并獲授隊旗。
沉湖濕地的觀鳥塔。記者李子云 攝
這支專業志愿者服務隊,是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委托武漢市觀鳥協會招募、組建的,現有隊員75名。該局負責人致辭時,勉勵這些“濕地衛士”:城市有濕地,生活更詩意;志愿護濕地,生態更美麗。
沉湖濕地秋景。記者李子云 攝
該負責人稱,沉湖濕地是武漢唯一一處國際重要濕地,也是全球候鳥遷徙通道東亞—澳大利西亞線路上的重要驛站,棲息著277種鳥類,其中水禽123種。濕地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涉及多方面的知識,除了巡護站的日常巡護管理人員外,還需要社會上專業志愿者的支持。大家一起來保護好沉湖濕地,功在當代,澤被后世。
沉湖濕地秋景。記者李子云 攝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介紹,招募的隊員一部分來自該協會的觀鳥骨干,一部分來自社會各行各業。他們除了會認鳥,還各有特長,有的會拍攝影像,有的會視頻剪輯,有的擅寫文案,有的長于科普,幾乎人人都是多面手。
志愿者們在觀察沉湖濕地的水鳥。記者李子云 攝
啟動儀式后,30余名志愿者扛著“長槍短炮”,兵分5路,與沉湖濕地的巡護隊員一起,開展首場濕地巡護和鳥類監測活動。
志愿者們在觀察沉湖濕地的水鳥。記者李子云 攝
在七壕保護站附近的沉湖大堤上,志愿者楊林透過高倍望遠鏡,觀察到數百米外一處灘涂上,棲息著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白琵鷺和雀鷹。他回憶說,2011年冬來沉湖觀鳥時,第一次看到了灰鶴,覺得非常漂亮,印象特別深刻。
飛翔的白琵鷺。魏斌 攝
“我是菜鳥,只認識40多種鳥類。”首次參加鳥類監測的志愿者姚依伊坦言。33歲的她是一名保險經紀人,去年在天興洲江灘參加了一場撿拾垃圾的凈灘行動,覺得很有意義。今年報名參加了沉湖濕地保護志愿者服務隊。
“今天看到了以前從未見過的普通鸕鶿、反嘴鷸等鳥類,很震撼,很受感動。”她說,能被選上,自己感到非常開心。
沉湖濕地的候鳥群。魏斌 攝
經過一天的辛勤監測,5路人馬探明:眼下已有95種、2.9萬余只水鳥,來沉湖濕地“報到”,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和卷羽鵜鶘。
沉湖濕地的羅紋鴨群。譚文卓 攝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說,這些水鳥中有一部分是冬候鳥的“先遣部隊”,冬候鳥到來高峰是今年12月至明年1月。從現在起至明年3月,濕地保護志愿者服務隊每月將開展兩次濕地巡護,同時,不定期開展環境監測和鳥類現狀調查。
(長江日報記者明眺生 通訊員趙銀斐 葉婷)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