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0月23日訊 品詩中之意,繪畫中之情。10月22日,武漢市第四十九初級中學807班孩子們的語文作業“古詩配畫”在朋友圈刷屏。
在近期古詩單元的學習中,該班語文老師陳俊平讓每個學生按照喜好選取課內兩首古詩,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用畫筆表達內容和意境。沒想到孩子們爭相發揮想象力,創作出一大批精美而又充滿意境的“神作”,展現了對古詩文的深刻理解。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學生尹甜然選擇了詩人崔顥的《黃鶴樓》進行創作,她抓住詩歌里的重要意象“昔人乘鶴”“白云飄悠”“樹榮草茂”“煙波裊裊”等,畫出了詩人登樓遠眺、吊古傷今意境,十分生動。她說:“上課時,老師給我們講了古詩的背景及詩詞大意,我主要描繪了詩人登樓遠眺的場景,傳達詩人懷舊、思鄉的感慨。”
胡煜祺則通過對樹、山、日、牧人、獵馬的描繪,將《野望》一詩中詩人所望之景一一勾勒了出來。畫中,牧人驅犢而返,獵馬帶禽而歸,只有詩人還在獨自徘徊、無所可依。
“理解古詩抓意象最重要,所以我從詩人的視角將詩句中的意象畫了出來,這也加深了我對詩歌意境的理解。根據詩的內容來作畫并不難,理解了詩的意思以后,為了突出詩人的孤寂落寞,我就在詩人的形象上認真推敲,給他畫了一個表情特寫。”李榆生說,他從小喜歡唐詩,目前已經背了不少,對于這種學習唐詩的方法,他的興致很高,受益匪淺。
“讓孩子們在詩中賞盡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當他們鋪紙勾勒出心中領悟到的意境與生命力時,詩便不再是遠方,而是日常。”語文老師陳俊平說,“詩配畫”作業是一種跨學科融合的嘗試,希望孩子們能夠在親手作畫的過程中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加深對古詩的印象,了解詩意,感悟詩情。(文|長江日報記者郭麗霞 通訊員袁欣 圖|通訊員袁欣)
【編輯:鄧臘秀】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3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2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