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0月21日訊(記者金文兵)20日,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刊發了《武漢黃陂發現一個植物新種》一文,報道了黃陂區發現一個植物新物種緋紅金粟蘭,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緋紅金粟蘭。趙鑫磊 提供
(資料圖片)
有人抱著看稀奇的心態,輾轉打聽新物種的具體位置,想去實地看看、想去做直播。出于保護這一物種的原因,研究人員均予謝絕。
為什么不公開這一新物種的發現地?研究人員希望大家“關注而不打擾”。
作為緋紅金粟蘭的發現者之一,武漢植物愛好者、中醫藥工作者周重建表示,這處發現地是一個比較偏僻的山地,這種緋紅金粟蘭的數量非常少,還沒有探明周邊是否還有更多分布。如果去的人一多,單是踩踏就會破壞那一片小小的生境。萬一有人采挖,那就更麻煩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并不鮮見。前不久,浙江和海南兩地發現了一種名為“白蓋雞油菌”(cantharellus albopileatus)的新物種,有人想采來品嘗,急得專家連聲建議不要采食。
緋紅金粟蘭。趙鑫磊 提供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趙鑫磊是緋紅金粟蘭的另一發現者、鑒定者,他曾多次來到黃陂北部山區考察。
21日,他告訴記者,最近幾年的封山育林,大別山地區的生物資源得到了明顯恢復。隨著研究人員野外考察的逐漸深入,作為大別山余脈的黃陂北部山區,有望發現更多新物種、新記錄種,武漢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有望進一步提升。
采寫上述新聞的記者是一名生態記者,多次隨科考人員進入武漢周邊的山間,也陸續報道過一些有趣的生物物種,比如:蔡甸發現植物界“大熊貓”——國家二級保護瀕危物種秤錘樹的野生種群;黃陂和紅安天臺山發現蜈蚣蘭;大別山發現水晶蘭等。這些物種大多還有待深入研究,它們的瀕危程度還沒有明確。
水晶蘭。記者金文兵 攝
蜈蚣蘭。記者金文兵 攝
同時,研究人員發現,越是新物種,其所處的生境越是脆弱,這些地方相當于它們最后的“避難所”。如果因為公眾的“好奇”而對這些新發現、新記錄物種造成了傷害,這種傷害甚至可能造成一些新物種“剛發現,就滅絕”的痛楚。
因此,記者在采寫這些報道時,審慎地隱去了明確的地理坐標。
隨著國家全面推行生態環境保護政策,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得到很大提升,他們的情感表達趨向多元:有人默默保護,也有人懷有更多“好奇心”,希望探究更多的自然奧秘。
“這都是好事。公眾這種關心自然、向往自然的情緒,需要善加呵護。”21日,發現及鑒定多個植物新種的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江明喜研究員建議,“也請大家體諒,這些新發現物種的生存環境仍然艱難,過多打擾肯定對它們產生不利影響。”
“對于新物種發現地,建議一般不向公眾公開。”江明喜說,大家如果對植物有興趣,可以前往一些科普基地進行參觀,沒必要跟風式上山“看稀奇”。江明喜希望更多人“關注而不打擾”,讓這些生物所構建的生態系統更加多樣、更加穩定和持久。
【編輯:趙可】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1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
頭條 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