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家庭作業豐富多樣 受訪者供圖
今年初,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要求要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此舉明確了體育家庭作業制度。連日來,極目新聞記者走訪武漢市多所學校發現,不少學校早已把體育納入家庭作業。
體育作業的花樣多
(資料圖)
“這個周末我去公園爬山,爸爸幫我上傳到班級的群相冊,我就可以積分啦!”10月16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小學一年級學生郭家齊外出和父母爬完山后,將爬山的照片上傳到班級群相冊《周末運動日》里,完成了當天的打卡。
周末戶外運動后將照片上傳到相冊里,即可在體育老師制作的“運動明星闖關卡”上貼上一枚貼紙,完成打卡。這是新城小學的一項體育家庭作業。體育教師李哲說,一年級的學生每周要在校內上四節體育課,回家后也要完成一個小時的體育運動,學生們可在父母的陪伴下進行跳繩,轉呼啦圈,俯身登山跑,小跳蛙,AR趣味性游戲等運動。制定闖關卡,就是為了增強學生做體育家庭作業的興趣,如果能影響到家人,就更好了。
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嘗試布置“民間體育游戲”式家庭作業,跳繩、跳皮筋、踢毽子、小舞龍等都成了孩子們的作業。“民間體育游戲是我校的大課間特色,孩子們很喜歡玩,我們也把它延伸成了家庭作業,對這種趣味性強的作業,家長的參與熱情很高,他們會陪和指導孩子玩。”該校體育組組長劉婉秋說,家長從體育作業的監督者變為參與者,提高了學校體育的整體成效。
武漢市光谷第八小學體育教師胡凡說,該校的體育作業按年齡段和課程進度分為體質健康測試項目類、體能訓練類、課堂補充類、親子游戲類、趣味自選類等五種,學生一般在15分鐘內即可完成。“吳澤曦三年級時學校開始布置每天跳繩打卡作業,兩年來跳繩已經成了他每天的日常。在他的帶動下,我們一家人都開始每天鍛煉,我是每天跳2000個繩,他爸爸和哥哥就跑步。”該校503班學生吳澤曦的媽媽陳艷春說。
在漢陽區玫瑰園潤澤小學,學生們每天回家后需在網絡平臺上完成運動打卡。該校體育老師夏晗介紹,為了讓學生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該校老師在網絡平臺習慣養成版塊,號召學生們完成自選運動的打卡。同學們在運動時,可讓家長拍攝照片或錄制短視頻,上傳至網絡平臺。老師也會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動作。
還有配套指導手冊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的體育教師秦偉航是名師工作室的成員之一,他所在的工作室編寫了指導學生進行家庭運動的書籍《居家運動課堂100例》。秦偉航介紹,這本書里共有50節課程,其中親子運動有30節,對學生的體育家庭作業進行指導,學生可以通過和父母一起制作柔韌拉伸、袋鼠跳跳跳、賽龍舟、你蹬我踩、跳繩練習、親密按摩等動作,完成體育家庭作業。
“在我的課堂上和學校田徑隊訓練中,我會在教授學生技能的同時,也會告訴學生原理性的東西,例如教授學生體操類教材時,提醒學生關注自我身體形態,學會欣賞形態美,有些動作可以在家里鏡子前面去做,直觀去感受自身形態變化,慢慢學生就會知道動作標準規范,呈現出來的就是形態美;在田徑隊訓練中會告訴隊員們身體各部分的肌肉所對應的肢體動作,例如髂腰肌主要功能協同大腿后側的腘繩肌完成髖關節屈伸,訓練時告訴學生有待提高的技術動作。”秦偉航說,教體育同樣也需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樣學生在針對性練習時就會更加主動,也會在網上搜索合適的訓練內容改善自身技術。
“很多學生體育成績不好不是因為天賦差,而是沒有掌握方法,所以哪怕是家庭作業,老師也要加強指導,幫助學生不斷進步,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學生會有動力變得更好。”李哲說,如她的學生熊梓睿通過堅持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成長很快,一年級剛入校時他還不會跳繩,現在已成為體育運動小達人,一分鐘可以跳繩230個,在二年級就榮登了跳繩項目的“名人堂”。
讓家長也動了起來
“老師給孩子布置親子體育作業跳‘劉畊宏’,我跟著跳都減肥了!”在漢陽區楚才小學學生的家里,你常常能看到這樣一個景象:一家人用過晚飯后,集體開始準備當天的跳操或其他運動內容,待練習幾遍后,學生和家長一同出鏡,完成視頻錄制。
這是該校體育老師陸夢梅為學生布置的體育作業,這些運動要求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陸夢梅說,學生和家長可以任意選擇場地進行,有的家長腦洞大開,利用家里的餐桌,和孩子展開一場乒乓球“冠軍”爭奪賽。類似仰臥起坐、瑜伽等較為靜態的項目,學生們大多會選擇在家完成。而爬山和散步等較為長途的運動,自己則會給學生和家長布置在周末。
在該校四年級(3)班周宇晨的媽媽崔女士看來,頻繁的親子運動作業不僅促進了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也對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自己產生促進作用。“平時我和丈夫工作都比較忙,很少有機會能和孩子一起運動,每月一次的親子運動,不僅促進了我們和孩子的感情,也讓我也動了起來。”她說。
“我發現,家人常陪孩子一起運動,家庭運動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大家在運動中都笑得很開心。”通過批改學生在手機軟件中上傳的運動視頻,新城小學的體育教師李哲發現,家長給學生錄視頻時常自己“下場”,二胎寶寶也頻繁出鏡運動,“尤其是周末,很多家庭都出門爬山、露營等,也會帶上飛盤、滑板等簡單的運動器材,這與大家已養成運動習慣密不可分。”
別“摸魚” 老師都知道
既然是作業,就得配套檢查,保證其真正落實。但體育老師帶班多,一名老師教四五百名學生都很常見,家庭作業看得過來嗎?
“那自然是看不完的,但我們有很多辦法讓娃不敢偷懶。”光谷八小體育教師李進昭說,學期初她就跟學生約法三章:每天要保證半小時運動時間,家庭體育作業完成后可以玩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開學初、每月底都有體育測試,老師一比較就知道每個學生每天是不是好好練了;老師會每天關注重點學生的作業,對進步很大的學生也有獎勵。“再加上很多學生堅持訓練后進步明顯,有人甚至一分鐘可以跳繩180個。形成良性循環后,學生的參與度會非常高。”她說,其實老師們想各種辦法并不是要與學生“為難”,而是希望孩子們從小養成運動鍛煉的習慣和愛好,這樣能受益終身。
“抽查和每月比賽相結合,不怕孩子不練習。”光谷十一小體育教師劉婉秋說,體育作業打卡效果一般,該校體育課特意設置了“課前三分鐘”,老師抽查學生展示其作業完成情況,此外,學校每月會設計挑戰賽、單項賽,鼓勵孩子多練。李哲也說,她同樣是定期在校內舉辦小比賽,給學生做體測,以此判斷學生平時的訓練情況。
“其實,體育作業不應該成為孩子們的作業負擔,而是通過給學生每天設立運動目標的方式,幫助學生以健康第一的鍛煉方式樹立終身鍛煉的理念。”武漢市漢口輔仁小學體育教師郭鑫超說。這也是所有接受采訪的老師的想法:檢查作業不是目的,幫助孩子養成運動習慣,學會正確運動方法才是,如果孩子在學業負擔輕的小學階段就能愛上體育、享受體育,大概率會終身堅持鍛煉。
(來源:楚天都市報 責任編輯 王佳薇)
【來源:湖北網絡廣播電視臺_要聞】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