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睿鶇 作者系公務員
你的手機存儲空間還夠用嗎?近日,手機存儲焦慮話題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吐槽APP占用空間大,動不動幾個GB就沒了。你的手機是這樣嗎?
(資料圖)
智能手機在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不斷衍生出很多新問題:從電量焦慮、信號焦慮,再到碎屏焦慮、內存焦慮,仿佛焦慮無處不在。如今,128GB的一部新手機,沒用幾個月,空間就滿了,眾多APP讓手機不堪重負,軟件垃圾擠占內存卻很難清理等問題困擾著很多用戶。
很多頭部APP早已超越1GB,甚至一些游戲,動輒超10GB。慢慢成長的軟件緩存也在不斷占領著手機的內存空間,微信聊天記錄是占用手機存儲空間大戶,有時達到100GB以上。加之照片、視頻、社交工作文件等需求,相互擠壓下,內存分配顯得捉襟見肘。手機使用者若遇內存不足,往往會面臨手機使用性能下降、軟件不可用,手機運行變成“龜速”。
面對APP越用越“膨脹”,手機存儲焦慮該如何破解,成為當下必須面對的一個社會性課題。
首先,作為手機的擁有者,我們可以自行定期整理照片、視頻,導出至PC或其他存儲介質上;另外,一些社交聊天記錄、APP記錄數據等可以選擇性刪除,逐步培養成一個良好的使用習慣。
其次,手機生產商要增強主觀能動性。現在,有些手機已注意到這個用戶“痛點”。譬如,某廠商研發新技術——超空間存儲壓縮;有些手機產品重復文件只占用一份空間,低頻應用無損壓縮,最多可節省20GB空間。
再次,手機APP也應兼容式發展,可大大節省占用空間。北京公共交通領域推出“一碼通乘”服務,乘客使用三款APP中任意一款,均可刷碼乘坐北京地面公交及軌道交通,,這不僅給可避免三款APP同用,也會讓APP“瘦身”減肥。
當然,國家層面還可以通過制定、完善有關宏觀公共政策,引導APP摒棄唯“大”是舉觀念,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破解“痛點”,全面提升科技含量,從“膨脹”型發展走向“瘦身”型發展,從碎片化發展,走向科學融合、適度集中。
九派評論投稿郵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
頭條 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