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噸土豆來自康定貧困村
“這些土豆都是來自學校的定點幫扶貧困村——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甲根壩鄉亞弄村。”電子科技大學后勤保障部工作人員游雪梅告訴北青報記者,今年該部預計采購該村50噸土豆,首批27噸已經陸續送到并端上了食堂的餐桌,全校師生6天時間已經吃掉了11.5噸土豆。“50噸聽上去很多,其實學校食堂不到一個月就能消化完。”
游雪梅告訴北青報記者,采購亞弄村的土豆辦“土豆宴”今年其實已經是第二年了,發起者是學校的扶貧辦。“去年學校在亞弄村掛職的一位教職工發現當地土豆品質很好,但是銷路不暢,所以學校最后考察決定進行定點采購,去年總共采購了31噸。去年的‘土豆宴’師生反響很好,村里的村民也有了額外的收入,整體效果不錯,所以今年決定加大采購量。”
“土豆宴”菜品豐富
據游雪梅介紹,之所以會選擇采購土豆,一方面是因為土豆在高校食堂是很常用的食材,確實會有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貧困村村民種植的土豆也確實需要銷路來創收。“也是一個雙贏的狀態吧, 雖然從亞弄村采購土豆由于產地條件和運輸問題其實成本比我們日常采購要高,但是我們在銷售時跟日常的土豆菜品都是同價的。”
嘗試更多扶貧合作模式
昨天下午,正在亞弄村掛職的電子科技大學員工喻文浩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他們已經在亞弄村所在的鄉成立了合作社,附近村里的土豆都由合作社統一收購,“今年幾個村的土豆產量大概有七八十噸,大部分都供給電子科技大學了,我們現在也在嘗試與一些超市聯系,希望能在超市里賣。”
據喻文浩介紹,土豆是當地村民的主食之一,由于地處川西高原,當地的農作物品種不多,主要就是土豆和青稞。在學校食堂收購之前,村民們種的土豆都是自己吃,吃不完的就浪費了,“村子的交通也不方便,很難運出去賣。”
游雪梅告訴北青報記者,除了亞弄村的土豆,今年學校還采購了另一個定點扶貧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鞏縣的725噸大米,首批大米已于5月端上了師生的餐桌。近期,還有近1000斤康定市最偏遠貧困山區吉居鄉菜玉村的花椒也已送達學校食堂。“這些食材都是食堂必需品,也能為扶貧盡一點力,我們會繼續嘗試更多的合作模式。”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